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孩子的沟通技巧是这样激发出来的 > 引导孩子的兴趣,家长首先应当做个有心人

引导孩子的兴趣,家长首先应当做个有心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一些事物有浓厚的兴趣。一只小鸟、一只蚂蚁、一条小鱼或者是一群蜜蜂,都会吸引孩子很长时间的注意力。要他们花15分钟去背诵一首小诗或一段名篇,往往是十分困难的。但他们会在没有任何督促与要求的情况下,花上一个上午去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这几乎是每个父母都很熟悉的情景,他们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把背晒脱皮,或者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然而,很多父母理智地、毫不怀疑地认为,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的时间去和蚂蚁玩,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这时的关键就在引导。引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小斯宾塞正是从“蚂蚁的课堂”开始了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知识之旅的。当老斯宾塞发现小斯宾塞开始在花园里对蚂蚁产生兴趣时,便也加入了他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仅仅是看、是玩。看它们怎样把一粒面包屑搬回来,怎样跑回去报信,带来更多的蚂蚁……第二天,斯宾塞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在“自然笔记”里开设蚂蚁的专页。——从书本上更多地了解蚂蚁,并做笔记。——蚂蚁的生理特点:吃什么?用什么走路?用什么工作?——蚂蚁群的生存特点:蚂蚁群有没有王?怎样分工?怎样培育小蚂蚁?有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假如说开始他只是感觉好玩,那么现在他还觉得更有意义了。这项“研究”计划持续了几乎一个夏天。事实上,在这份计划里,已溶入了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能培养孩子专注达到目标的意志。类似这样的事一件又一件地“必然地”发生在小斯宾塞的身上。蚂蚁之后是鱼,鱼之后是鸟类,鸟类之后是蜜蜂。有趣的是,小斯宾塞不仅仅学习这些动物的一般知识,而且开始发现它们的一些“群类特点”。老斯宾塞是名教师,而小斯宾塞全名赫伯特·斯宾塞,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后人誉为“历史上的第二个牛顿”。父母在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使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的引导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了求知的方法。“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这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古老而充满智慧的法则。同样,“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这句话今天和以后也不会过时。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引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遗憾的是,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往往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父母们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就利用孩子的兴趣,通过引导的方式来开启和培养孩子的智力,下面有几条建议不妨参考:引导孩子通过自己查阅和请教别人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利用这种兴趣可能给他带来的快乐专注,从而使他获得与这一兴趣相关的知识。当孩子对某件事物表现出兴趣时,不能简单地因为自己认为“没用”而指责、否定他。记录是使知识存留下来,并训练使用文字、图画、书籍的好办法。尽量不使用“任务”、“作业”这类词,而代之以有趣的开头。对于还不具备文字记录能力的孩子,父母也要给他准备一个笔记本,把题目写下来,让他口述。所有的父母都应当知道,每一个孩子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兴趣,每一种兴趣都会引导孩子培养某种特长;所有的父母和老师也应该知道,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