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回城那事 > 13

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十三章

从警敬业 查线索找回电缆

灵异事件 挖根源周明破案

知识青年周明上山下乡不久,因古宅诡异事件受伤致残回城后,由于得到及时、妥善治疗,身体基本上恢复健康。在家休养期间,他不放弃任何机会看书学习。在公安大学招收考生时,考入公安大学。他勤学上进,以优异成绩拿到毕业证书。毕业后被分配到公安系统,在南山公安分局当一名刑警队侦察员。

矿区南山派出所警务人员,有一天早晨上班不久,就接到电业部门工作人员报案。说昨天他们架设电缆,有一卷约五十公斤重的铜芯电缆下班后挂在电线杆子上,准备第二天接着架设。上班到现场后,发现电缆不见了。

矿山用的电缆价格昂贵,丢失直接影响生产。案情紧迫。派出所干警全部出动,查找一天,没有发现任何线索。他们向南山分局领导报告,请求支援破案。局长派五名侦察员前去破案。这五名侦察员中就有周明。

矿山电缆和民用电线是两码事,不能通用。偷窃这种电缆转卖别处没有人敢收购。只能取其铜芯卖废铜。取铜芯方法很简单,就是架火烧掉橡胶外皮,剩下铜芯后,砸成块状,以废铜卖给废品收购站。这一点,公安干警们早就知晓。

警察们走遍附近废品收购站,没有发现任何蛛丝蚂迹。就告诉收购人员如果发现有人卖一定数量的铜立即报告公安。剩下的事只有对附近居民挨家逐户的调查了。周明负责五户居民的调查。这一带住户大都是矿工。当他走进第三家矿工住宅时,一位矿工家属喊出了他的名字。

“周明!你不是敖杆大队的知青吗?你的伤好利落啦。”

周明举目望去,这个领着小孩子的少妇似曾相识,但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可这个女人对他却很有印象。这个女人就是敖杆大队四队妇女队长王兰兰。

周明当然没啥印象,他只是在欢迎他们知青会上见过一面,还没有等到更多接触,他就受伤回城。然而王兰兰在欢迎会上就注意到他,受伤后又看到过他,留下了较深印象。所以事隔几年后仍能一眼把他认出。

王兰兰把情况说明,周明才联想起来。在欢迎知青会上他和这个愣头愣脑的妇女队长还说过几句话呢。周明简单把自己的经历跟王兰兰说了之后,问她怎么到城里安家。王兰兰叙说她的不幸,经人介绍嫁给姓侯的矿工,生下孩子后一直在这里居住。

“要是论着,我可能得管你叫姐。今天我们挨家走访是为了寻找一捆丢失的电缆,不知道你这有没有线索。”

王兰兰听周明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很不自然地回答说:“不知道。我哪儿知道什么电缆。”

周明虽然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涉事不深没有经验,但毕竟是专科毕业,在书本上也学到不少知识,查颜观色还是懂得的。他总觉得这个王姐哪儿有点不对劲,但又不能确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周明随口问一句:“你丈夫没在家啊?”

王兰兰爽快地回答:“他上零点班,差不多一会儿就回来啦。”

周明说:“我各屋看看,你不介意吧。”

王兰兰说:“没事!经常有护矿队、保卫科、公安的人来住宅区检查,随便看。”

周明把她家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一遍,连煤仓子都翻个底朝上,什么也没有发现。正当他要告辞离开的时候,外面来了一队人马。

矿领导、坑口领导、队长还有跟老侯一起下井、连作业服都没有更换的代班班长,气氛既紧张又严肃来到王兰兰家门口。周明刚要询问怎么回事,一位工作人员附耳轻声告诉他:“她们家老侯下井出事了。”

班长走到王兰兰近前说:“嫂子,你把门锁好,带着孩子跟我们去坑口一趟,有事跟你商量。”

王兰兰一看来这么多人,气氛又这么紧张,心里直打鼓、忐忑不安。就问:“老侯咋地啦?”

班长没有正面回答她。只是说到了坑口就知道了。王兰兰跟着他们走了。周明望着她的背影心中感慨,这个女人真是命运多舛,倒霉的事儿都让她一个人占全了。

王兰兰跟着大家上了胡同口停着的面包车,来到矿医院停尸房。一眼就看见躺在担架上血肉模糊的老候。她晃动老侯那散了架子的尸体,失声痛哭:“老侯啊,你这是咋地啦,上班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咋就这样了呢?”

哭了一阵子后,工作人员把王兰兰搀起,一边安慰她一边扶她坐上面包车。

由于设备条件落后,矿井内发生事故人们习以为常,不管是矿工本人还是矿工家属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来到坑口办公室后,代班班长告诉她,老候他们装最后一车煤的时候,有一根顶子不负重压折断,造成局部塌方,把老侯砸在下面。大家把他扒出来时就已经不行了。节哀顺便吧。

说的好像轻巧。丧夫之痛是一般女人难以承受的。王兰兰肚子里怀着孩子嫁给矿工老侯之后,生活尽管简朴,还算过得下去。老侯这个人虽然年纪比她大些,但对她挺好。就是有个毛病,生性懒散爱占小便宜,今天拿井口一块木头、明天拿一兜块煤。有一点小病就不上班了,没有一个月上满班的时候。不但拿不到满勤奖励还时常挨扣工资。

家中三口人,两个人没有粮食供应证和副食供应证,主副食都要在黑市上购买,全靠老侯一人工资。不管他能拿回多少工资,只要他开支,家中还能度日。现在失去这根顶梁柱,叫她母女怎么生活。王兰兰始终哭嚎不止,谁劝也不顶用,一直到哭不出声来。

处理完老候丧事以后,矿领导按照政策给王兰兰发放体恤金和困难补助,让她接班到矿里上工。更主要的是把她和她的儿子由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王兰兰去坑口食堂上班,儿子上了幼儿园。

周明他们侦破丢失电缆一案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废品回收站和附近居民都排查过了,外来人员也都滤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线索。这捆电缆就像人间蒸发一样,无影无踪。周明对案情反复思考,和几位同志碰头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线索。他想到王兰兰不自然的表情和谈话,想去找她再谈谈。可她刚刚遭遇丧夫之痛,又不好马上行动。

就这么一个简单盗窃案迟迟不能结案,实在有失职责。周明来到坑口询问王兰兰情况,得知她已经被安排在坑口食堂工作,就找到王兰兰,想进一步了解一下情况。王兰兰知道老侯偷窃电缆,这两天就想跟公安报告。见周明来找她,没等周明开口,就把老候偷电缆的事情说了。

前不久的一天傍晚,老侯到露天矿边上检煤,看见电力工人干完活后,把一大卷铜芯电缆挂在电线杆上,收工回家。他知道这捆电缆能卖不少钱,就动了歪心思。可偷这么一大卷子电缆放在哪儿?放家了里不行,容易让人搜查出来,直接卖废品也不行,人家不但不敢收还得告发他。只有先找个不会被别人发现的地方先藏起来,等风声过后再把外皮烧掉卖铜。

老侯围绕四周转悠半天,发现不远处有一片坟地。走到近前一看,有一座年代久远的坟墓,墓碑后有一个大洞,把电缆放里边没有啥问题。当晚回家他拿一把铁锹,来到电线杆子下面,取下电缆,把电缆塞进坟墓。找些树枝烂草把洞封好盖上土,做好伪装。回家后,他把这一切都告诉了王兰兰。

派出所的警察和周明一起来到坟地。有好几座坟都有墓碑。老侯反侦察能力还挺强,基本看不出来哪座坟被动过土。但是仔细观察还是有破绽。警察们很快找到藏有电缆的坟墓,起出电缆,交还电力部门。这起案件虽然够线,但尚未给公共财产造成损失。作案人已经死亡,知情者又定不了知情不举。只能就此结案。周明在破获这起案件中,仔细认真,还受到表扬。

子承父业现象似乎成了一般规律。周明父亲就是个资深老刑警。他侦破多起案件都在细微处见真功夫。而周明破案的路数和他老爸如出一辙。前不久,北阜市发生一起古怪离奇惊天大案,牵扯到二十多人,市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全力侦破,周明作为专案组成员,日夜奔波、连续作战,发现线索,一追到底,使案件得以破获。他在市局总结表彰大会上立功受奖。

十四路公交车离奇失踪。据群众反映曾见过这辆公交车停在郊外一片树林旁。车上有二十几名乘客全部死亡。包括司乘人员无一幸免。除了死亡的乘客和司乘人员外,客车的过道上还躺着四具腐烂发腥、发臭的尸体。与此同时公安还接到没有署名的匿名信。信中详细介绍十四路公交车行车时间、路线和车上所发生的诡异事件经过。

七月十四日傍晚,十四路公交车行至南山公墓站点停车时,上来四位身穿灰色道服、戴着道帽的乘客。由于接近黄昏,车上的人们看不清楚这四位乘客是男是女,更看不清楚长的什么模样。整个脸庞模糊一片。人们只闻到他们上车以后带上来一股腥臭气味。这四位走路飘忽,上车后不找空闲座位坐下,就站在过道中间。也不见他们用手扶任何地方。包括座椅后背和车顶部的横梁。

公交车继续向前运行着。突然,一个乘车的老大娘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伸手拽住坐在她身旁一个年轻小伙的衣领,大声喊叫司机停车,说小伙子偷了她的钱包。小伙被老太太拽的愣眉愣眼的站起身来。司机急刹车,准备过来问个究竟。老大娘告诉司机不用过来,请把后门打开,我俩下车自己解决。司机打开后门,老大娘不管小伙怎么辩解,他拼尽全身力气,生拉硬拽把小伙弄下车。公交车关后门缓缓向前驶去。

公交车开走后,老大娘这才松开手。她望着远去的公交车,用颤抖的手擦拭她那苍白脸上满脸的汗水,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小伙子说:“孩子!你可别怪大娘对你不客气,大娘不是想害你,是想救你。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从南山公墓上来的那四个人有问题。他们穿的道士服装下面没有腿和脚。全都是空的。你说他们是人,你看见他们长什么模样了吗?”

小伙这才恍然大悟,对大娘说:“我也觉得这四个人不像正常人,自打他们上来,这车上就没有好味。真是谢谢大娘啦。”

俩人边说边走向下一个公交站点。

仅凭这封匿名信还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信中反映的问题虽然有鼻有眼,但没有什么实质性问题。也没有反映出严重后果。从现象上看很有可能是人们视觉上出现偏差所引起的错觉。但群众反映的情况恰恰与信中所说相吻合。两件事情有连续性。而且造成二十多人死亡的严重后果。这就不能说是一般的案件了。

可这么大的事件,牵扯这么多人,怎么会没有人正式来报案呢?乘车人亲属反映慢,一时没有弄清楚亲人去向、没来报案有情可原,你客运部门管理那么严密,连公交车带司乘人员一起丢失不会一点反映没有吧。公安局决定先从客运部门入手,了解一下客运具体情况,再做下一步工作安排。

去客运部门办案的侦察人员很快反馈回来信息。十四路公交车因发动机出现故障,经修理效果不好,需返厂更换。因路途遥远,司机和乘务人员驾驶大客车同去昆明厂家,对大客车进行一次大修。至少要半个月左右才能回来。侦察人员询问能否联系上司乘人员,客运工作人员说,就算客车中途不出现任何故障,这两天也到不了昆明。见公安人员着急,当面挂通厂家长途电话,得到未见司乘人员到达准确消息后,才返回局里。

本来这件事情应该等待司乘人员的准确消息,再作定夺。可这件事儿的传闻进一步扩散,而且越传越广泛越神奇。以致到了影响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地步。十四路公交车大修走后,客运部门派了另一辆大客车接替它运营。原来十四路车是淡绿色外皮,换上这辆车是白色外皮。

自传闻发生以来,这辆车就无人敢乘坐。传说这辆车是在公墓附近发生的怪事,去公墓祭奠的人们几乎没有。需要下葬的就把逝者骨灰暂存殡仪馆。其他公交车只要出市区就没人敢乘坐。一到夜晚就很少有人出门。有不少上夜班的职工,胆子大一点的需结伴而行,胆儿小的干脆请假不上班了。这件事情由于发生在矿区附近,矿工不上班怎么得了!

市委、市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责令公安部门集中警力、深入下去尽快破案。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答复,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刚一开始时,局领导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所以没有着急布局。更没有料到事态发展到如此严重程度。

自打接到市里领导指示后,局里成立由主管刑侦副局长亲自挂帅的专案组。分三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方面继续派人跟踪侦察十四路大客车动向;另一方面派侦察员到群众反映的大客车停车的小树林附近进行搜索,查找群众反映的线索;再一方面由周明带领四十多名干警深入到群众中去,查找写匿名信人、坐车的老大娘和小伙子,重点查找大客车上乘客死亡的目击者。大家接到任务后,分组包片、开始紧张繁忙工作。

跟踪十四路大客车的干警通过异地警方排查,没有发现这辆客车。询问厂家也没有到达的信息。去小树林勘察现场的侦察员在附近千米范围都没有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只是在马路行驶车辆刹车痕迹上找到曾有一辆大型车辆有刹车停车的痕迹。他们根据仅有的这条线索到客运部门进行比对,结果证明车胎痕迹正是大客车的,但无法确定是涉案十四路车留下的。没有现车做比对,一时无法得出结论。

但是刑侦有另外一套办法,他们将十四路车型一样的客车空车与载重客车车轮刹车深浅度做比对,判断出在小树林停车的这辆客车当时装载重量约三千至四千斤左右。按正常人体重计算,这辆车载客应该不超过三十人。这与群众反映人数是相似的。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有辆客车曾在这里停留过。

周明带领走访群众的这些干警可是历尽周折。根据案情重点和周明的意见,他们把切入点首先放在目击人身上。他们走访了上千家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居委会,当问到十四路大客车死人时,大家都说没有亲眼看到。只是听说、传说,至于听谁说的,谁也提供不出具体的人名来。调查目击者一时陷入僵局。

周明回家吃晚饭时候,老爸见他一脸不悦,问他案情进展是否不顺利,周明说出当前困局。老爸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帮他作出判断。他认为找目击者当然是重点,找乘坐十四路车的老太太和小伙子也是重要突破口,但是这些你都没有实证线索。现在唯一的是这封匿名信,你应该在这方面下功夫,尽管要费些功夫,但也是值得的。一但突破,线索就明朗了。

这封匿名信不知道在周明手里折腾多少遍。他始终没有看出端倪。纸张是普通的稿纸,信封是普通的信封,没有邮寄地址也没贴邮票,更没盖邮戳。怎么弄到局里的谁都搞不清楚。他从字迹上分析,写信人用的是普通钢笔、兰黑钢笔水。但下笔比较重,不是随意书写。字体工整,不像经常不动笔的老成持重人所写。

周明苦思暝想一夜,决定用字迹比对方法找出写信这个人。他挑出信中个别字组成一首打油诗,复印若干份,让机关学校所有经常动笔人员抄写一份后,署上自己的名字。全部收上来以后,动用所有力量进行鉴定。结果没有找出相似笔迹。难道是自己的判断不够准确,还是抄写的人有遗漏?周明打算再换一个方法,把重点集中在中学以上学府,全面开展走访调查。

干警们到各个学校进行调查。周明布置的调查重点是最近情绪异常的学生和缺课学生。这项调查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一名干警到一所学校召开几个不同年组的班主任座谈会,一天的功夫就能够解决。可周明没有那么做。他来到这所中学跟保卫科打招呼后,什么也没有说。到操场上看同学们做广播体操。他到学校来,故意穿一身警服,就是想从同学们的反映中看出点问题。可老师和同学们除了用新奇的眼光看他外,并没有做出其他异常反映。

快到中午,周明正准备去教研室让主任提供缺课同学名单和缺课原因。迎面走来一位提着饭盒的女士让他意想不到。这不是还乡同班同学苏雅玲吗?她怎么会在这里。正当他疑惑的时候,苏雅玲也认出他。

俩人在毕业以后一直没有见过面。相互叙述分手经历后,苏雅玲说丈夫就在这所学校任教,她来给他送饭。周明一想这正是了解情况好机会,就一同来见赵老师。俩人相识之后,周明就把来意跟赵老师说了。赵老师听后,沉思一会儿。他说了一件事,引起周明的特别关注,也给这起案件打开突破口。

赵老师教的班上有一名大个子男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语文功课非常好,赵老师很喜欢他。前些天有一次大学生迟到,还弄得灰头土脸的。赵老师问他怎么迟到了?咋搞成这样。他只是说坐公交车整的,没有说具体原因。前两天让同学们抄诗,赵老师发现没有他的名字,就让他抄写一张。他愣说是抄完了,让老师再找找。第二天就请病假没有来上学,直到现在。周明听完赵老师讲述,心里有了谱。就和赵老师约定下午去大学生家走访。

下午四点多钟,周明换上便装和赵老师来到大学生家家访。大学生没有在家。他母亲说孩子去乡下他老姨家。周明说想看看大学生作业完成怎么样了,让大学生母亲把他的书包找来。他母亲说孩子走时把书包背走了。周明留意屋内四处,看看有没有大学生留下的笔迹,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

赵老师询问大学生前些日子迟到的事情,他母亲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只是觉得这段时间孩子有些烦躁,总是坐立不安的样子,问他怎么啦,他说有点头疼。去医院看了,医生说没有看出什么大病,休息两天就好了。家里想着是不是这些日子传说十四路公交车死人的事儿把孩子给吓着了,他平时就是坐十四路车上学的。就让他去乡下住几天。周明听他母亲这么一说、大学生的疑点陡然上升。他以去探望为由,问出大学生老姨家具体地址,就和赵老师回去了。

为了防止大学生家人告诉孩子家里有人来过。周明决定立即行动探访大学生。以防发生意外,他带上两名刑警和赵老师一起前往大学生老姨家。进村之后天已经黑了。他们打听到老姨家具体住址后,把车停在附近。步行来到老姨家门口。

周明让两名刑警潜伏在院外,赵老师扣开老姨家门。一个中年男子开门,赵老师自报家门说是来探望大学生的。中年人把他俩让到屋里。赵老师一眼就看到在炕上躺着看书的大学生,正要说话。大学生见到赵老师忙起身下炕,边穿鞋边说:“赵老师来了。”

他刚想要接着说点什么,突然发现赵老师身旁这个人一点也不熟悉,瞬间警觉起来,就支支吾吾地对赵老师说:“我这两天头疼没有去上学,赵老师怎么找到这儿来了?”

赵老师把早已准备好的那首打油诗拿出来让他抄写一遍,告诉他全班同学就差他一个没有抄写,老师交不了差。大学生这次没有推托,打开书包,拿起笔来开抄。与此同时,周明迅速从他书包里拿出语文作业本,装作漫不经心观赏的样子。这个字迹他太熟悉了,似乎他曾看过上百遍。看完后,他又轻轻放进书包。

这个时候大学生把诗也抄完。并签上自己的名字。周明瞄了一眼他现在写的字跟作业本上的字完全不一样,有的地方下笔是故意弄出来的。这就足以说明他在掩饰自己的字体。他刚想从座椅上站起来,周明按住他的肩头对他说:“大学生,我是公安局的。有件事需要你跟我们回局里配合调查,你收拾好个人物品,跟我们走一趟吧。”

大学生故作镇定地说:“我犯啥法了,跟你们去公安局?”

说完这话,他用恳求的眼光看着赵老师。赵老师转过头来看一眼周明说:“去学校也行,了解完情况就没有事了。”

周明点了一下头。大学生很不情愿地收拾书包和牙具,跟着他们出了院子。可刚出院门,大学生趁着夜黑撒腿就跑,被埋伏在暗处的侦察员上前扑倒,押解他上了车。

到了局里,周明他们连夜对大学生进行突审。开始时大学生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说他啥也没有干。警察开导他写匿名信的事儿。周明从办公夹里拿出匿名信和从他包里找出来的和匿名信一样的信纸及其他的作业本,摆在他面前让他自己看,大学生这才承认匿名信是他写的。

周明见大学生特别紧张,就耐心开导他说:“大学生,你还年轻,可以说一朵花儿还没有开。今后的人生道路还长着呢。一个人一时糊涂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只要认识到错误,把事情说清楚,才能防止今后不再犯错误。不管你有什么事儿,你主动说出来和我们查出来,处理的结果可大不一样。你可考虑好喽。你现在就告诉我,你为什么写这封信,除了写信之外还做过什么事?”

大学生听周明一席话,紧张的情绪有些缓解。他说出事情全部经过,让大家难以置信。前些天他坐十四路公交车上学,一时着急忘了带钱买车票。乘务人员让他买票,他说他是中学生、可又没带学生证。由于他长的个子高、身体魁梧,司乘人员、包括乘客都不相信他是中学生。

司机在途经小树林旁一脚刹车把车停下来,乘务人员撵他下车。他怕上学迟到不肯下,司机走过来,俩人强行拽他下车。车上的乘客也都跟着起哄,一起撵他下车,只有一个老大娘和一个小伙子没有吱声。司乘人员把他强行推下车后,关上车门扬长而去。他被推下车摔了一跤,弄了一身一脸的土,还把胳膊擦破皮。小树林距离学校还有很远的路,当他走到学校,第一节课都上完了。

大学生回家后气愤难消。他想如何整治一下十四路公交车司乘人员和那些助纣为虐的乘客。大学生文学上颇有造诣。写字工整、作文独特。赵老师刚来校不久就发现了他。这个学生爱读小说,特别是侦探、悬疑、鬼狐类小说。上语文课还算可以,能够认真听讲,其它课溜号的情况普遍存在。他为了上课时偷看小说,竞把桌面中间刻一条缝,把小说放桌格里,上课时通过桌面缝隙看小说。老师经常没收他的小说。

大学生从小说里汲取这些知识,这回总算派上用场。他把小说里离奇古怪、鬼神狐仙的寓言故事和十四路公交车司乘人员串联起来,编造出这么个故事。但又觉得不应该让没有轰自己下车的老大娘和小伙子受到诅咒,在故事里安排他俩中途下车。其他人统统死掉。

第二天大学生把写好的信放在公安局垃圾箱附近就走了。保洁阿姨清扫时看到一封上写公安局长收的信,就交到公安局办公室。大学生在信中并没有说司乘人员都死了,只想给他们找些烦恼。可又一想公安人员没有当作事儿,或是当作垃圾处理,自己就白写了。

大学生在课间跑到校门外,买了一根冰棍,煞有其事地跟卖冰棍的老太太把十四路公交车因诡异事件全车人死亡的事说了。老太太一看是个上学的孩子说的,信以为真,此事就此传播开来。一直传到公安部门。原本没拿匿名信当回事的警察们,现在不得不引起相应重视。

这么大的案件只凭一个中学生一人所述,仅凭查找出来匿名信炮制者就结案,还有些证据上的欠缺。当下虽然没有接到寻人报案,司乘人员总得有个说法。就在这时,跟踪十四路公交车侦察人员回来了。说十四路司乘人员开车安全到家。周明立即将司乘二人找来询问。

司乘人员清楚记得七月十四号那天傍晚在小树林附近撵下一名无票乘客。让他俩与大学生见面后确认无误。事情到了这里,总算有个结局。市委市政府通过媒界向市民们公布事件真相。十四路公交车司乘人员就对乘客粗暴行为作出深刻检查,他们以崭新的客车、崭新的面貌投入到运营中。

十四路公交车灵异事件,不管是在思想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给北阜市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一个不满十八周岁的中学生制造出这么严重的案件,应该给人们带来一些思考。

倘若人们在思想领域里彻底的从封建迷信、鬼神之说中解脱出来,不信这些污七八糟的东西,就不会出现这么严重的后果;倘若官府教育到位、领导有力、处理及时,就不会使这种事情漫涎开来;倘若客运服务人员把为人民服务思想树立起来,就不会把一名未成年人推向极端;倘若学校、家庭对学生真正负起责任,发现苗头正确引导,就不会使他们走向犯罪道路;倘若一个学生学会克己服礼、遵守道德法制就不会任意乱来,给洁净的一生留下污点。

倘若、倘若,太多的倘若。教训是深刻的,后果是沉痛的。一个不满十八周岁的大学生受到庄严法律应有的制裁,这是人们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这场闹剧虽然谢幕,周明这些人民警察一点也没有感到轻松。反而觉得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周明这个上山下乡才几天就因伤回城的知识青年,身残志坚。几年来从警工作让他感悟:当一天警察,就要负一天责任、保一方平安,这才能对得起警察这个称号,才不愧为从警的一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