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梦槐潭记 > 第九章.最美教师

第九章.最美教师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深秋的夜风穿行在云间,仿佛要下雨了。冷气刺激了小白一下子惊醒,风吹动着窗子,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小白茫然看看四周,老宅、庭院、海棠树、穿长衫的男人、送来食盒的少女都不见了,自己还在端县公务员宿舍的床上。“这梦也太真了,像亲身经历的一样啊。”

小白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在心中暗想。“白月恒,字光晓……是这个名字么?”

起身关上窗子,他喃喃的自语道,“可是为什么每次都看不清那女子的容貌呢?难道没有具象投射,只是个意念组合?”

但那少女的身形、举止、话语却又和刚刚认识的赵小麦那么像。“我是把她带入进去了么?”

小白暗暗鄙视自己,刚刚认识人家小姑娘,就在梦里想人家,真够可以的。拿起手机,小白鬼使神差的给小麦发了个微信,“睡了么?”

他愣了一会,才想起来这么晚给女孩儿发微信是不是不太好,可再想撤回的时候,发现已经撤不回来了,只得这样。令他意外的是,不多久一声微信提示音响起,小麦的对话框中赫然打出了一个“没。”

小白一惊,觉得有些诧异,忙打字问道,“还没睡?”

“嗯,刚惊醒了。”

小麦回到。“身子好点儿了么?”

小白打字问道,打完又删掉,重新输入“我也做了个奇怪的梦。”

之后又删掉,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丢下手机,将脸埋进枕头里,又暗自鄙视了自己一番。小麦终究没有再发什么,也没有去深究为什么小白大半夜给她发了个微信之后就忽然又没了下文。她要准备去莲花乡向阳村小学的采访与支教的行程了,这次的任务可不轻。其实,来端县之前,小麦一直在塬南日报报业集团实习,她就读的沿江大学新闻系堪称是塬南新闻宣传系统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众多的媒体人,奋战在报业纸媒、广电、出版、新媒体、甚至文娱宣传等领域。报业集团的前身是省委机关报塬南日报社,世纪之交的时候,新闻出版行业改革转制企业后,成立集团化企业管理。实习期间,小麦是社里最受欢迎的实习生,带她的师傅说她反应快,悟性好,专业强,不胆怯,对都市报的话语系统、价值观领会极快,写的稿子基本上不用怎么改就能用。那些老记者们出去都愿意带着她,因为确实好用啊。这次来端县之前,小麦的师傅、记者部主任江达峰就交给了她一个组稿任务,采访扎根莲花乡向阳村二十多年的乡村教师刘玉瑶。这是“塬南最美教师活动”的系列报道之一,也是媒体下基层系列采风活动的重要选题之一。“这次任务说重不重,说轻也不轻,但我相信老江的眼光,也相信咱们小麦的实力,一定没问题。”

采访中心主任李红姐当时鼓励的话,在小麦看来并没起到什么鼓励的作用,反而让她倍感压力。所以,张成教授这边的实验项目基本步入正轨后,小麦就请了假,一头扎进了深山,直奔莲花乡。陈旧的中巴车在山间公路上艰难的前行,老乡们都是坦然自若,谈笑自如,只有小麦看着窗边的陡坡,听着车轮碾过路基的异响,心里发虚。赶集的鸡鸭、山货、日用品杂乱无章的堆在车内,穿堂而过的风好歹把异味渐渐吹散。当气喘吁吁、颤颤巍巍的中巴车把小麦真正放在莲花乡的土地上时,她的状态也和这车差不了多少,她已经被这一路上的曲折颠簸折腾得够呛。连绵的远山像一个口袋把莲花乡装在其中,唯一进出的通道就是这条带给小麦毕生难忘记忆的乡道。此时正是秋高气爽,薄云漫卷,如果仅就风光而言,莲花乡是一个好去处。但小麦知道,生活不是田园牧歌,对于老百姓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光有风景是远远不够的。“哎呀,赵记者这么大老远来到我们莲花乡采访,这可是大好事啊,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您看前边就是向阳村中心小学了。”

看到小麦的证件和报社的介绍信,乡宣传干事王广才喜笑颜开,如获至宝。尽管他也讶异,原来县里说的来采访的大记者是个这么年轻的姑娘。小麦知道这当然也和老马主任提前跟乡里打过招呼脱不开关系,以至于乡宣传口、教育口都派了专人陪同,向阳村村支书王宝山也早早在村口等着。这阵仗让小麦觉得有点过大了,这么多人陪着自己心里有点慌慌的。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向阳村中心小学的校舍静静矗立在群山中保持着最后的倔强。绿色的铁艺大门锈迹斑斑,围墙也有几处缺损,门旁边的砖柱上挂着“向阳村中心小学”的牌子,岁月剥蚀了牌子上的白色油漆露出灰褐色的木质底纹。墙外是一片学校自种的玉米地,墙里边一块小菜园里边种着白菜、生菜、红薯和大葱。迎面两座刚刚修缮过的砖木结构的平房便是学校的校舍了,红砖墙面上的木头窗子里,一群孩子们正好奇的向外张望,看着这一群大人在不大的操场上驻足。操场的正中靠近教室门口有一座升旗台,是用瓷砖修砌的,看着很显眼。据村支书王宝山说,这还是六年前省里有人捐资助学给修的,篮球架也是那时候给捐赠的,现在篮筐都坏了,篮板是老师自己用木头钉起来的。校舍看起来还不错,那是为了这次采访出镜好看,村里出钱又修了一下,乡里还没给出钱。村支书王宝山说话间两名乡里的陪同干部都面露尴尬。“赵记者,这次的采访能见报的话,给我们多宣传宣传,学校太需要经费了。校舍的维护、老师的工资都是钱啊。”

“嗯,我们既要把刘老师的先进事迹宣传出来,也要让大众了解基层乡村学校和教师们的现状。”

小麦说道,显出一种老记者的腔调,这是她和记者老江学的“精髓”。“对了,咱们不是有专项经费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吗?”

小麦问道。王宝山正欲说话,宣传干事王广才咳嗽了一下说道,“赵记者,咱先采访吧,刘老师在办公室等着呢。”

小麦知道有些事不能操之过急,于是点点头。一行人走进布置好的办公室。见到本次采访任务的主人公时,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小麦还是感到很震撼。刘玉瑶五十多岁的年纪却已经白发苍苍,想到她二十多年如一日走十几里山路给孩子们上课,还自费用于学校建设和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小麦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个世界上有的人在平凡的点滴中做到不平凡,有的人在默默无闻中成为大贤大善,有的人真的像一棵大树成为一群幼小心灵的守护港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