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帝君 > 第七十六章 恐怕难以应对

第七十六章 恐怕难以应对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王一宁盯着最后的师资招聘,京师大学堂教师分助教、讲师、教授、院士四级。助教月薪十—14元,讲师月薪15—19元、教授月薪二十—三十元,院士月薪三1—十0元,全年十三薪。王一宁望着教师的薪水不由抽了一口气,即便是最低助教,一年薪水的收入已经超过了朝廷三品官员的薪俸,当然是正常的薪俸,不算灰色收入。但是即便是这样,这份薪水也非常具备冲击力,震撼人心啊。更何况这个院士如果拿到最高的薪酬岂不是有1三百元?也就是院士一年收入相当于一品大员的五年工资。更重要的是,这个教师级别没有任何身份的要求,不论你是进士还是举人,不论你是农民还是匠人,都可以应聘。甚至是哪怕你不识字,只要能够通过京师大学堂的认定,就可以拿到这份薪水。这简直就是一份大明版的唯才是举令。这还不算,京师大学堂还免费为教师提供单人宿舍,有家室的教师给予租房补贴,校内用餐全部免费,每逢节日还有各式福利,可谓衣食住行全部负责。连王一宁都有那么一丝心动,一旦这样的招聘告示传至天下,这京师大学堂光凭着这个就可以名动天下。学生的学费每年二十元,算是比较昂贵,要知道二十元足够一户五口之家生活一年,但是……京师大学堂为贫困之家提供全额奖学金不说,还设立了许多奖励金,只要你认真学习,不但不花钱,还可能赚钱。毕业之后,京师大学堂还全部包分配,保证每年的薪水不低于学费。看了看招聘和招生的名额,教师500人,学生二500人,学制4年,也就是说四年后,京师大学堂将成为万人大校。一旦成型,京师大学堂将超过国子监成为人数最多的学府,要知道国子监最高峰也不过9九十0多人。即便按照最低的薪水和投入算,京师大学堂一年下去至少要花费三十万元。要知道机械化营一年也用不了三十万元,也就是说郕王殿下为了京师大学堂,足足扔出去一个机械化营。对了,郕王殿下还要投入50万元兴建京师大学堂校址,这又扔出去两个机械化营。如此的大手笔,连王一宁都心驰神往。不对,这样下去,只要几年的时间,京师大学堂的毕业生就会远远超过科举。要知道科学制度之下,每年举人人数也不过十00多人,进士十0多人,孙太后十七年会试参与人数也就是4四百余人,京师大学堂每年毕业的人数已经达到应试的一半。有很多像那些不走科举之途的读书人,绝对会产生很大的力量,王一宁自然知道。但是现在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止呢?王一宁不由苦笑着摇头,如果自己阻止,恐怕会成为天下的公敌吧?大明科举的录取率要低于百分之十,许多读书人出头无望,现在有了这样的出路,恐怕从者如云。陈循读后,良久慨叹道:“这是再挖我们的根基啊!”

孙太后一脸的凌厉道:“奏子报说是蛮夷已经雌伏,怎么可能会有这些什么埋伏雌伏之事?”

王一宁忙辩解道:“蛮夷部落众多,号令不一,出现悖逆之事纯属平常,下谕训诫本兵,惩戒一番便是。”

孙太后缓缓道:“辽东暂停马市,应对倒是甚慰哀家心,只是锦衣卫奏报,蛮汗图们已有意聚兵劫掠辽东,阁臣有何建议?”

王一宁道:“谕令辽东谨守门户,攻不破边墙,蛮夷自去。”

孙太后冷声道:“此种应对,太过被动不说,蛮夷定会轻视大明,终归要狠狠的打击,让他们不敢轻易南顾。”

“今套部耀兵于洮河,能战之兵尽聚于西北,辽东再起战端,恐不能兼顾,只能先以守为主,待腾出手再说辽东不迟。”

“机械化营成军已有数月,又经过剿匪历练,现在士气正旺,可出可征辽东蛮夷,以解辽东之局。”

王一宁为难道:“土蛮控弦之士数万,机械化营不过万三,恐怕难以应对。一旦出塞应敌,恐有不忍言之事……”孙太后道:“现今操军在京,两军齐出,难道还怕了那些蛮夷?”

王一宁谨慎的道:“兵者,国之大事,不能不察。土蛮势大,非聚全国之兵不可制。可今国库匮乏,支撑不起大兴兵革所需,因此着孙玉飞缓缓削弱是为上策。”

孙太后不同意王一宁的观点道:“都说一汉当五胡,何用兴全国之兵?”

王一宁苦笑道:“先汉之时,胡人刀刃朴钝、弓弩不利,甲具不兴,汉兵兵锋甲坚,所以才能一汉当五胡。今日则不同,蛮夷已得汉家之工巧,再加上蛮夷向来都是以狩猎为生,在很小的视乎便开始训练,所以说其熟练度,一般的士兵都根本就无法比较。今日非但不能一汉当五胡,往往倍之方能接战。”

孙太后反驳道:“阁臣只见蛮夷勇武,却不见今日火器之厉害。前些日子,兵器局所试自发火铳,八十步尚能破甲,敌尚未接近,便可击杀,足可复先汉一汉当五胡之辉煌。”

“火器之利,南军早有奏报,但北方风大,一开火门,药已先被吹去,虏骑来去如风,不便以此为拒敌之具。”

孙太后站起身来,转动了几圈,才道:“此说法不值一哂,那南军水师,数次上奏请拨鸟铳。想那海风猛烈,岂能逊于塞北之风,加之还有海浪、船身的颠簸,可没有影响鸟铳的使用。再说,火门上设火门盖,即便风大,也可以避免引药被风吹走。听说戚继光书中曾经说过,北军不喜火器,均因不耐火器之烦剧,才有此说。火器甚于弓弩五倍,北军兀自不服,总靠着武勇行事,这岂非以短击长,智者之不取。”

王一宁被孙太后驳得无言可说,他哪里对火器有过研究,不过人云亦云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