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我崇祯被全网直播了! > 第13章 以忠为名,名垂千史

第13章 以忠为名,名垂千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回皇上,国库赈灾数次,可……军粮征收依旧不减,农民粮商倍感无力……”假话!为何忠实度91,却仍谎话连篇?“朕再给你一次机会,把锦衣卫给朕叫过来!”

朱由检狂怒道,声势赫赫。闻言,张坤后背直冒冷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前额触地,大气也不敢喘一声。“朕念你忠良,不忍杀你,若你仍执迷不悟,也休怪朕不念往日情分。”

“罪臣该死啊!皇上!罪臣实在该死,没有任何脸面朝圣,只求皇上赐臣一死。”

朱由检冷哼道,“死?不该面对朕,你就敢面对已故的宗亲?”

“臣……臣罪该万死,死后当进十八层地狱。”

“够了!朕还不想杀你,老实道来。”

“臣遵旨。”

“冀州富商与刘锴勾结,粮食在冀州本就如珍宝,那刘锴却唆使李姓富商,假借征粮名义,将市面上所有的粮食一购而空,先前朝廷四次赈灾,其中两次仍是以军方征粮的名义收走,百姓怒而不敢言,故此人心惶惶。”

“军方征粮?刘锴哪来的征粮文书?”

“臣不知,或是虚构,或是假造。”

群臣皆是低着脑袋,不敢抬头直视皇帝。“你身为刺史,官职远在他巡抚之上,却有外人传你二人勾结,是何道理?”

“那……狗娘养的刘锴,多次派人贿赂我家老母,家中老母上了年纪,两眼昏花,耳聋,腿脚更是不好使,没了办法,我只好随了他的意,可有一便有二,这才酿成今日的祸患。”

朱由检没有说话,眼神冷冷的盯着他,似乎想看透他的心。良久,朱由检拍手,叹息道,“世人皆不知及时止损,只知道随波逐流,顾全当下。”

“皇上,罪臣是被猪油蒙了心,那些饿死的百姓,罪臣对不住他们呐!”

看这家伙,也算是诚心忏悔。说实话,看这忠诚度,朱由检打心底想原谅他,只是文武百官皆在,倘若真是如此,恐怕会引发众怒。“汝等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理?”

朱由检在王承恩的搀扶下,坐回龙椅。“皇上,先不说假造征粮文书一事,官民勾结,拿赈灾粮,发国难之财,此等恶人,应当处五马分尸之刑。”

“皇上,臣以为此事固然恶劣,但都是那刘锴所逼,张坤一时被孝心蒙蔽,这才给他们钻了空子。”

“哦?那依你所见,朕不该罚他?”

“这……臣以为削其官职,杖其几十足以。”

朱由检猛拍御案,群臣皆跪。“张坤。”

“罪臣在。”

“朕给你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此事若做的好,朕非但不罚你,反之还要赏,若做不好,你这颗脑袋也是时候换换地方了。”

“臣叩谢皇上不杀之恩!臣倍感惭愧,为国尽忠,万死不辞。”

“没人让你死,冀州目前形势仍然险峻,朕相信你已知其蛀牙所在,朕给你权利,给你三天,将冀州百姓好生安顿。”

“臣领旨!”

一番激昂话语过后,张坤的忠诚度再次提升,已达99。棍棒之后,喂根胡萝卜,才能最大程度使人为己所用。老祖宗留下的警告,确实有用。“退朝!”

御案上放置着来自各地的奏折,七七八八,零零碎碎,朱由检坐上龙椅,眼睛盯着门外拐角的一个位置,像是在发呆。回过神来,朱由检斜视着侧立在一旁的王承恩。这老太监名垂千史,不知怎的,回忆起正史,朱由检眼睛有些红彤彤的。“王承恩。”

“奴才在。”

王承恩弓着身子往前挪了两步。“你跟着朕有十个年头了吧?”

“回皇上,有了。”

“你可还有家室?”

“家中有一兄弟,有一妹妹,有一老母,目前都在邢台种田为生。”

“嗯?种田?”

王承恩虽说是太监,多数人所鄙弃的阉人,但能始终伴随皇帝左右,魏忠贤一死,权力更是壮大,家里人也太不照顾了。“回皇上,老母年迈,体弱多病,妹妹常年在家照顾,我多次想将他们接到京城,可我那哥哥不肯,上了年纪,一天不上地里劳作,难受的很。”

“嗯。”

“去,把光时亨给朕找来。”

“是。”

不过多久,光时亨已到殿外。门口一小太监的声音尖细,“光时亨请求觐见。”

“宣。”

“宣光时亨觐见。”

“臣光时亨叩见皇上。”

“汝州一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回皇上,今日能够完工。”

“赐银二十万两,朕就给你这么多,省着点花。”

“臣叩谢皇上。”

“此外,汝州刚刚经过劫掠,一定要好生安抚百姓。”

“遵旨。”

“皇上,这起义军刚刚撤离,我军明目张胆的建筑汝州陵园,难保他们不会卷土重来,皇上可有应敌之策?”

“这不是你该操心的事。”

“是。”

“退下吧。”

“臣告退。”

光时亨拱手以退,退至大殿门口,遂转身离去。他说的话倒也不错。正史,汝州之战获得胜利之后,李自成带领众多农民起义军,直接攻占汝州,而后攻克襄阳。按正史推演,他不会卷土重来。就是如今换了帝王,还很难说。“王承恩。”

“奴才在。”

“如今锦衣卫指挥使谁在担任?”

“回皇上,是左都督骆养性。”

“把他叫来。”

“是。”

骆养性?王承恩走后,朱由检反复咀嚼这个名字。有些熟悉,却也有些陌生。这一段历史,当年确实没学好。不过他似乎记得,大顺军破城而入,锦衣卫当中唯独只有一个头领率众人浴血奋战,最终战死沙场。李若琏。除他之外,别的没什么好人。整顿明朝,朱由检似乎忘记了锦衣卫。倒也不是朱由检记性不好,紫禁城这么大个组织,天天不办正事,这都不算事,占着茅坑不拉屎,才最气人。看来是时候整顿他们一番了。“来!笔墨伺候。”

“哎。”

门外传来一略显稚嫩的小太监声音。小太监进门,办事十分麻利,将皇帝所需尽数铺于御案,后迅速磨墨,活半的那叫一个精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