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咸鱼夫妻在逃荒 >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年后

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年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天顺十二年,伏月,火辣辣的京城西郊,人声鼎沸。  “嘡....嘡....嘡”  “时辰到了,时辰到了!”

“请考生们出示准考证,一刻钟后排队入考场,不得交头接耳,肃静!”

大棚底下,五千多近六千学子,刚还吵吵闹闹,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齐齐望着那扇希望的大门,灼灼生辉。  足足修了三年,全京城百姓瞩目的眼前这所,建筑配套最齐全(玻璃窗户、地板瓷砖标配),能容纳数万人的皇家医学院。  它终于招生了。  修建在了京城的西郊,占地一千亩,主教学楼,有三栋,呈品字行,均为三层的群楼建筑。  大食堂、大澡堂、学生宿舍,夫子们住的四合院,均不足为奇。  唯有两栋五层楼,里外用白色瓷砖装饰起来的实验楼和图书馆,相当抢眼。  大夏朝所有的医书、医典,还有水军们带回来,耗时三年才被翻译了一小半出来的大食帝国医书,都被收藏在该图书馆,还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皇家医学院有三个独立学院:  中医学院,设:大方脉科、小方脉科、产科、针灸科;  西医学院,设:外科、产科、眼科;  药剂学院,设:中药科、西药科。  中医学院的夫子,由太医院的太医们,民间医术和口碑甚高的名医担任;  西医院聘请了上官太医,大食帝国御医谢里夫等大食医者为夫子;  药剂学学院是个大杂烩,中西结合。  药剂学分为:三年制、五年制;  中医学统一为:五年制;  西医最为耗时:五年起,最高八年。  大夏朝秀才以上学历的,对学医有兴趣的,均有资格参加每年一次的医学生考试。  今年头一年,仅录取一千学生。  京城以及附近五府,共计报名者有五千多,卷得相当厉害。  凡是被录取者,不但学杂费全免,毕业后考试取得资格证的,还能由朝廷分配去医署工作。  寒门出个秀才相对容易,科举不算很有天赋的,学医就是最好的出路。  “哎,不是说这医学院能住个两万多学生的吗?怎生头一回才招一千个学生哩?”

“我说这位兄台,你也不想想,这么多学生,夫子哪来?西医可全靠番邦来的夫子,拢共才几十人呢!”

“还是学中医的好,不学那动不动就给剖腹啥的番医,谁敢给他们瞧病去?”

“年初那个剖腹生下三胞胎的产妇,如今可活得好好的呢!中医可不敢动这刀子!”

“有几个产妇的男人,愿意自家女人被男人剖腹啊?”

“我说你这人可真是虚伪,要换成你家闺女生娃,你能眼睁睁看着她难产而死?生死面前,被规矩给束缚了的就是蠢人!”

“这...这....”说话的,带入了自家闺女或者孙女就不吭声了,呐呐的,被旁的人鄙视。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时半会,谢里夫医生等人这几年在京城,仅给普通百姓做了十几场手术,京城今时今日才有了他们医术的传说。  陪考的家长们,大多还是支持家中子弟的,不管西医中医能考上就成,铁饭碗谁家不想端?  “今年考不上的,明年就更难咯,明年说是要全国招生。各府选拔上来的,水平肯定不会差!”

“嘿嘿,那咱家小子运气可真不错,去年考中的秀才,今年就有考医学生的运道,十六岁,学出来二十出头,正好!”

“六选一,考不中,真怨不得旁人咯!”

陪考的家长们喝着考棚里的凉茶,相互打听着对方家孩子的情况,暗自做着对比。  大热天,为期三天的考试,真能把人考糊咯。  没个好身板,还做不了医学生哩!  “隔着院墙都能瞧见楼上的玻璃窗,医学院修得可真气派啊!”

“三年前嘛,可不敢想能有这般的好条件,如今玻璃也不算啥稀奇物咯。”

的确是,朝廷的玻璃坊开了数十家,年产量不低。  条件好些的,掏个几两银子出来,都能做上几扇玻璃窗。  玻璃做的酒杯、水杯、果盘也陆续进入了百姓们的生活中。  玉米、甘薯、马铃薯、南瓜等被朝廷强制推广,种植到了全大夏。  头两年,官府监督种植出来的粮食,大多还是用来做种的,今年百姓们终于能敞开肚子吃了。  大伙儿已经尝到了高产粮食的甜头,最近两年,垦荒出来的旱地比往年多了数倍。  但凡不是懒得无可救药的,都知道,种几亩地的粗粮都能养活一家几口人。  玉米跃升成为了大夏细粮之一,磨得细细的玉米面和灰面混合起来做馍馍。  同样的管饱,成本能降低一半,还有玉米面自带的清甜。  会过日子的妇人们,无师自通,还能琢磨出口感最佳的比例来。  放点花生油和糖霜炒出来的爆米花,大人小孩都吃得喷喷香。  马铃薯成为了大夏有史以来,最受百姓们欢迎的食物。  菜饭两得,吃再多都不烧心,也不会放屁。储存得当的话,能吃上一年。  亩产量最高的甘薯,人吃腻了,甘薯藤和甘薯还能剁碎了煮熟后喂给猪吃。  吃甘薯长大的猪,巨肥。  村儿里穷人家,想要哄孩子,没钱买糖果的。  秋日里,动动手,选了最甜的红心甘薯出来,晒上几十百来斤甘薯干,够娃娃们嚼上几个月。  这还不算最好的吃法,忠勤侯夫人的挂面坊去年就研究出了,甘薯粉条子。  懒得自个儿做的,三十文一斤干粉条子,谁家买不起?  哎哟喂,大肥肉酸菜炖甘薯粉条子,没有人不爱吃它。  女子烹饪学院研发出来,由各地善堂免费学了配方去的酸辣粉,几个月就传到了大江南北。  酸酸辣辣,加了酥脆花生米和咸菜末的酸辣粉,嗦上一口,爽翻天。  甘薯粉大量上市的第一个月,京城就开出了一百多家酸辣粉摊子。  吃来吃去,大伙儿都说口味最正宗的,当属忠勤镇。  京城都有老饕为了这一口酸辣粉,跑出城去吃的。  安南年年岁供的占城稻,从岭南种植到了湖广,产量比起大夏的稻种要增产三到四成。  除了粮食,印加帝国带回来的各种蔬菜种子,在大夏的土地上,也长势喜人。  长长的豆角,炒着吃,煮着吃,还能泡成酸豆角吃;  酸甜可口的番茄,拌上一点糖霜,能甜到心口去;  贵族都要抢购的草莓,冬日居然还能搭了暖房种出来,除了贵,无缺点。  花生和葵花籽用来榨油的更多,家家户户如今是不缺油水的。  棉布已经成为所有百姓裁衣的最佳选择,两百文扯来的棉布,就能做一身夏衣,吸汗又透气,质地也软和。  麻布和葛布对小娃娃的皮肤很不友好,连贵人家的孩子都觉得棉布衣更舒适。  经济价值最高的胡椒,岭南和崖州府均已经开始结果了,未来几年会进入丰产期。  这三年,是大夏朝农业腾飞的三年,也是忠勤侯满大夏奔走的三年,除了过年,几乎都泡在了田间地里。  晒得比黑人还黑,名副其实的黑娃了。  侯府,离了他,啥事都没耽搁。  赵雷霆不但顺利娶了媳妇儿,现在牟家小娘子已经怀上了孩子;  秦柯从海外回来后,就转了武值,如今是御林军的一员。  这几年在袁府和胡家不断的刷存在感,入了胡二牛的眼。  胡家把与他同岁的小草许给了他,天顺十年腊月完婚了,刚生了一个胖小子。  小花也有了好归属,天顺十一年,嫁给了姚夫子家的老大(已是秀才),明年仲春也要当娘了。  姚大受三年前中了进士,名次还不低,如今在翰林院深造,马上就要散馆选官了。  秦柯这样的孤儿女婿,胡家老老少少都很疼惜他,逢年过年都爱带着小草回娘家。  小花的婆家,公公前途光明,婆婆事业风风火火,小叔子们都在学院读书。  婆婆姚氏干脆就让新婚的小两口,住到了东城学院附近,小花的陪嫁的一进四合院里,小日子过得相当省心。  两门亲事,用张氏的话来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出来的好亲事,胡家的闺女都是好命的!  三年中,马岛挖回来的兰草陆续被出手,最贵的几株被拍出了上万两的天价。  加上他们出手的宝石、香料等,临近医学院那片的一整条的街道,就是这几个家伙合伙修起来的,人均分得八十间商铺。  至此,被黑娃勒令,再不许折腾银钱,要求他们专心读书。  袁府四少年,现在还是秀才,小山最折腾,考了两回才过,今年的乡试他们正在准备中。  为了他们这场乡试,翠花连方便面都折腾出来。  考前卖到火爆,只需要用沸水泡软就能吃的面条,考生们的知音啊。  朝廷里,有了些别样的苗头。  自打太子和几位皇子陆续成亲后,大臣们请分封藩王的折子,每月夏洪棣都能收上十几封。  他就是吃够了藩王内斗的苦的人,怎会让他的儿子们走他走过的老路?!  用忠勤侯的话来说,饼子不大,才不够分,有一筐饼的人,谁会吝啬分两个出去?  如何让家里有更多的饼,就成了夏洪棣的头等大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