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 第880章 长久之计

第880章 长久之计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魏征所说的金银流入流出之奥秘,并非其他,恰恰便是方才丹青所说的那些!只不过魏征等人久处朝堂,不在百姓之中,因此一时间才没想到思路。但方才……“但是方才因为丹青姑娘点拨,老朽才想了个通透!”

“这大唐,其实也和这杭州一样,和这西湖工业区并无区别!”

魏征神色无比兴奋,“杭州此地,船工船匠们收入虽高,但日常开销反而日渐奢侈,要存下家底反而困难。则试想大唐,相较于海外化外之地,岂非一样?那化外之地,人不识礼乐荣辱,但却知饱暖饥寒,我大唐所制之奇货,要销路看似容易,实则有不易之处……”看起来不管多容易的产品计划,但如果实际上并不容易,那么这个不容易早晚就会显露到价格上,或者价格看似不便但销售却要依赖更高营销成本,实际还是价格崩了。魏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价格崩了,下去了,利润就会下去。利润下去了……又岂能为群贾追逐之?这个时候官方的奖励引导手段才变得逐渐重要。而这样的情况下依旧有大量的商贾无视朝廷奖励,原因依旧明了了,神州百姓的消费能力——远强于海外的许多化外之地。李二,杜如晦,房玄龄……三人原本放松下来的神情,逐渐凝固。表情直接瞬间石化!而这石化的一刻,李二等人才顿时明白魏征刚才在发什么魔怔,原来是这样……恍然大悟!困扰了这近一月的时间的大问题,李二等人简直都没想到,居然会这么轻松就弄明白了。而且还是因为李盛身边一个侍女……这搞得李二只觉得哭笑不得。自己身边的这帮大臣,竟然还不如李盛身边的侍女看的明白……难道这小子……真是天选之姿?……不过……因为丹青的一番谈话点拨,魏征思路一开,这下李二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不错,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唐百姓的确是比海外富裕,消费能力更强。这样的背景下,金银岂能留得住,能像现在这样不失血就谢天谢地了……这问题总算是搞明白了,不过李二还是心烦。这可怎么办,如今竟然因为大唐更富裕,导致国策难以执行……总不能想个办法让大唐变穷吧,这不是扯淡吗?不光李二觉得扯淡,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还有什么段纶柴绍李孝恭,这些天子近臣但凡知道这件事的,全是一筹莫展——要问乱世之中怎么生存,这帮人每一个都能给你搞出无数篇干货来,但现在的问题偏偏就是相反。乱世是没有吃的穿的人容易死,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大唐太平稳定,而且经济蒸蒸日上。这样的环境下那消费倾向自然远胜海外,这金银的流动方向那也就可想而知。不过话又说回来,大唐还是有大唐的厉害之处。毕竟是文明古国,即便不提这片西湖工业区,这个地方的手工业也有着漫长的辉煌历史和积淀,即便不谈工厂出品的那些东西,其他的手工制品,比如铁锅瓷瓶等,在海外也是销路极为牛逼。至于工厂出来的货物那就更不用多说,懂的都懂——不懂的,货物摆在面前也是自然懂。这样的条件,再加上李二专门拨动国库给出诱人的奖励刺激,这才让大唐有了不少贸易顺差来平衡强势的海货消费,将悄然流失的贵金属储备留下来,或者说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但这始终不是办法,这始终不是长久之计……这个念头仿佛古神低语,不断在李二,魏征,杜如晦,房玄龄,还有一票大臣脑海中不断回荡。不是长久之计!而一个解决方案不是长久之计,矛盾却是大矛盾大节奏。这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一个集体的领袖来说都是必须搞定。但具体要怎么做,李二心中却着实犯难,因为大唐的消费能力就是比许多化外之地厉害,这能有什么办法?不过便在立政殿的廷议和甘露殿的议事气氛压抑,一筹莫展的时候,尚书省正在当值的萧瑀,忽然收到了一封奏疏。这奏疏不是来自其他人,而是来自李盛!地方的奏疏进入长安,除了李二本人点名要自己直接看的,其他的都有尚书省的各路大臣去看——否则神州这么大地盘李二也管不过来……萧瑀便是看到了李盛的奏疏。说起来,李盛还是萧瑀的大恩人!如果说之前,李盛打断萧瑀之子萧锐的腿,直接废掉了这货一辈子,萧瑀对李盛是恨之入骨,那么……从棉纺工厂开始,萧瑀的观念已经完全转变了。打断腿怎么了,没眼色的憨批娃,被打断腿不是早晚的事?不成器的货色就忘了得了。咱萧氏又不是没有比的英才,比如说胜钰这孩子……古人不是说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孩子就很有出息嘛……当然,萧瑀发现了李盛的奏疏不是因为他对李盛的态度发生变化,而是因为李盛是很少往朝中发奏疏的,一般发了就全是干货,都是有用的。像什么日常的述职性质的内容,那都是要么李靖代发,反正是西北的事,要么是柴绍代发,无非是中左所跟杭州的事……李盛本人却很少写奏疏。如今李盛可是隐隐有了超越魏征,成为大唐第一名臣的趋势,甚至可以说在民间不少地方,百姓已经是这么想了。不过和朝廷关系疏离,随时一副要脱坑朝廷去哪座山里修道闭关的样子,这的确是有点问题……但也就止步于有点问题,毕竟这类人都是高人,总不能搞劳役摊派强征民夫吧……不过这也不是重点,重点是第一,萧瑀在尚书省值班。第二,李盛的奏疏发到了尚书省。第三,在尚书省的萧瑀看到了奏疏。于是……于是萧瑀就将奏疏递交给了李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