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尬聊 > 含含糊糊,进退有度前后有路

含含糊糊,进退有度前后有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含糊法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行沟通的妙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适当的含糊,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交际需要语言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合逻辑”。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语言的模糊性,那么,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非常贫乏,就会使它的表达作用受到严重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损害了语言的作用,人们的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交流的工具——语言遭到了损害。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父王做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历代尚无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人撰文著述,我也不收厚礼,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作墓志铭时,对于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一席话后感到莫名其妙,进而想一想,才点头称许,于是下决心破格提拔这批官员。其中是何原因?原来纪昀用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言不及义,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何以对亲友之丧事作铭所得的礼金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您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做过突出贡献的官员,本来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作铭不推却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聪慧,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纪昀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于两种考虑:其一,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没明说,此意见倘若被采纳,是成是败,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其二,嘉庆皇帝秉性聪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张的特性。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张的秉性。纪昀此举,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做人做事贵在“难得糊涂”。这种“糊涂”是一种智慧,一种委婉,一种深谋远虑。这种“糊涂”往往比那些直言不讳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适应现实。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语言含糊法:(1)宽泛式含糊法宽泛式含糊法,是用含义宽泛、富有弹性的语言传递主要信息的方法,例如:现代文学大师钱锺书先生,是个自甘寂寞的人。居家研读,闭门谢客,最怕被人宣传,尤其不愿在报刊、电视中扬名露面。他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视,在国内外引起轰动。不少新闻机构的记者,都想约见采访他,均被钱老执意谢绝了。一天,一位英国女士,好不容易打通了他家的电话,恳请让她登门拜见钱老。钱老一再婉言谢绝没有效果,他就妙语惊人地对英国女士说:“假如你看了《围城》,像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被说服了。钱先生的回话,首句语义明确,后续两句:“像吃了一只鸡蛋觉得不错”和“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虽是借喻,但从语言效果上看,却是达到了“一石三鸟”的奇效:其一,是属于语义宽泛,富有弹性的模糊语言,给听话人留下深入思考的余地;其二,与外宾女士交际中,不宜直接明拒,采用宽泛含蓄的语言,尤显得有礼有节;其三,更反映了钱先生超脱盛誉之累、自比“母鸡”的这种谦逊淳朴的人格之美。一言既出,不仅无懈可击,且又引人领悟话语中的深意,格外令人敬仰。(2)回避转移法在许多交际场合中,成功的狡辩所产生的幽默效果也非常好。用适当的含糊,可以使你在表面上显得又痴又傻,可实际的机智又非常人能比,分明是大智若愚。一次,乾隆皇帝突然问刘墉:“京城共有多少人?”

刘墉猝不及防,却非常冷静地回了一句:“只有两人。”

乾隆问:“此话何意?”

刘墉答曰:“人再多,其实只有男女两种,不是只有两人?”

皇帝又问:“今年京城里有几人出生?有几人去世?”

刘墉回答:“只有一人出生,却有十二人去世。”

乾隆问:“此话怎讲?”

刘墉妙答曰:“今年出生的人再多,也都是一个属相,岂不是只出世一人?今年去世的人十二种属相皆有,岂不是死去十二人?”

乾隆听了大笑,对刘墉的巧妙回答很是佩服。确实,刘墉的回答极妙,皇上发问,不回答显然不妥,答吧,心中无数又不能乱说,这才急中生智,转眼间以含糊的回避转移法趣对皇上。(3)幽默法在人际交往中,幽默法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和“傻”,但客观上会因“痴言傻语”的俏皮味而引发幽默谐趣。一位青年骑自行车不小心骑到了道路的左边,正巧和迎面驰来的一位老人骑的自行车相撞,那青年火冒三丈,张嘴就嚷:“你学过交通规则没有?骑车为什么不靠右边走?”

面对青年的盛怒,老人借用韩复榘的一句话笑着答复对方:“如果所有的人都靠右行,那么左边的路不就会空着了!”

这句违背常情的“痴言傻语”,引得对方一笑,满肚子的火气在笑声中消散了。含糊其辞可以避免把话说死,给自己留下一个较大的回旋空间。这样说话既不得罪人,又可保全自身,实在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