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孩子的沟通技巧是这样激发出来的 > 有好奇心才有求知欲

有好奇心才有求知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天赋却在一天天减少,这里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孩子的创造力都被循规蹈矩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给扼杀掉了。最难驯服的烈马,往往可能就是最好的马。孩子强烈的好奇心除了表现为好问之外,还表现为好动。由于孩子年幼好奇,其好动倾向往往会导致一些破坏性行为的发生。每当遇到这种情形,父母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打骂、指责和惩罚孩子,或是声称再不给他买玩具了。而应正确处理,了解他的动机,耐心地引导、教育孩子,可以向孩子讲述玩具的构造原理和安装方法,并帮助他把拆开的东西重新装配起来,从而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孩子的破坏行为,父母千万不要责备,否则对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是个致命的打击,会直接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一天,毛毛家的观赏鱼全部死了。全家人找了半天原因,原来是4岁的毛毛把牛奶倒进了鱼缸里。爸爸一气之下拎过毛毛就要训斥,吓得毛毛使劲往妈妈怀里钻。毛毛的妈妈劝开了爸爸,悄悄地问他:“毛毛,你为什么要往鱼缸里倒牛奶呢?”

“你们不是说牛奶最有营养,小孩子多喝牛奶可以身体长得棒吗?我想让咱们家的鱼也长得棒一点儿,所以就把自己的牛奶分给它们喝了。”

毛毛小声地说。爸爸听了毛毛的话,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搂过毛毛说:“原来是爸爸错怪你了。”

毛毛的妈妈笑着说:“你看看,儿子多有想象力啊,为了让咱家的鱼长得更棒一些,毛毛都舍得把自己的牛奶分给鱼喝呢……”第二天,妈妈为了让毛毛明白观赏鱼是不喜欢喝牛奶的,就特意给他买了几条小鱼一起做实验。小鱼在有牛奶的水里不爱活动了,可是一换了干净的清水,鱼儿便开始快乐地游动起来,毛毛在实验中亲自感受到了观赏鱼是不爱喝牛奶的。一次原本具有破坏性的活动,最终增长了孩子的知识。毛毛的妈妈说:“孩子虽然弄死了几条有价值的金鱼,但他却从中学到了新的知识,丰富了生活经验,这些都是他今后生活中的财富,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在毛毛‘搞破坏’时,他学会了思考,增长了智慧,我们应该为孩子的进步高兴才对啊!”

毛毛母亲的这些话显然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爱“搞破坏”是他们对事物探求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萌芽的基本体现。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探求这个神奇的世界。不少发明家,像爱迪生一样,在幼年的时候也常被人们称作“破坏”家,他们搞的“破坏”也常让父母头痛、老师生气。可是,正是这些淘气的家伙,凭借着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努力地探求着日常生活,长大以后最终成为知名的大发明家,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如果我们给予孩子合理引导,那么就能从小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探索的习惯,为他们今后做出创造性贡献打好坚实的基础。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包括正确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和正确对待孩子因好奇而导致的破坏行为两个方面。首先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由于孩子的好奇心理,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简单,他常常会提一些幼稚的、甚至让人捧腹大笑的问题。对于一个你觉得简单的、已作答的问题,他会刨根问底,问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让人难以招架。孩子好问是好事,但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得到满意的回答却是件难事。这就要求我们讲究对待孩子提问的艺术。鼓励孩子提问,启发孩子提问,不要讽刺、嘲笑。一个孩子好问,说明他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父母要对他进行赞扬和鼓励,并及时、正确、通俗地作答。父母如果忽视孩子的提问,对孩子的问题置之不理,甚至嫌孩子烦,就会导致孩子不敢或不愿再提问,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好奇与热情。回答孩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于定向性的问题(如那是什么?这叫什么?)可以直接回答孩子,但对于有逻辑关系的以及其他较复杂的问题,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去思考,让孩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和总结找出答案。还应该注意一点:如果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也不知道答案,父母千万不要“不懂装懂”,信口开河去哄骗小孩。应该如实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答案,等我查了书或问了别人再告诉你。”

事后,父母要言而有信,尽快把正确答案告诉孩子。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因为他们生来活泼好动,不被各种各样的规矩所桎梏,他们敢于打破常规,不按照成年人的模式去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常常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