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成两个孩子娘后,末世大佬摆烂了 > 第二十二章什么病我家娘子会看

第二十二章什么病我家娘子会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等等。”

吴兰秀泪眼婆娑望着李景行,看他似乎皱了皱眉。太好了,李大哥开始同情她的遭遇了!他注意她了!“你爹生的什么病?”

吴兰秀假装坚强,“没事,李大哥,谢谢你关心我,我爹的病已经送去附近最有名的医馆了。”

李景行不以为然。“我只是问问什么病,我家娘子会看。”

她会看病?吴兰秀怀疑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尴尬地笑笑。“李大哥你别开玩笑了,阿玉姐她怎么会看病呢?”

“阿娘会!”

李琪树突然大声道。他不允许别人小看他阿娘。她跟以前不一样了。“琪花的病都是我阿娘看好的。”

苏玉一下得了两个人维护,心里一暖。吴兰秀便不打算跟她废话,“横竖我爹现在需要用钱,阿玉姐,你想想办法呀。”

她不会管苏玉到底会不会看病。只晓得让她难堪就行了。不找李景行,而是专门找苏玉说。目的就为了让李景行把这个女人败家的形象深深记住。苏玉沉思片刻。“现在,我们确实是没有钱,不如,过几日我赚到钱了给你送去?”

“过几日?可我爹的病等不及啊!”

吴兰秀装委屈。“上次你让我给你买金钿,明明是你非要求着我去帮你买来,结果你又不要。”

“那是我与店主好说歹说替你买来,又退回去,你弄得我两头不是人。”

吴兰秀装作被欺骗后恼羞成怒的样子。“你以为我是这么好糊弄的?凭着你一次两次的戏弄我!”

“七两银子,无论如何,你今日都要拿出来。”

苏玉为难。她面对过的,类似吴兰秀的人多了去了。故意坑了人家,还喜欢装好人。可她唯一没底气的是。她暂时的确没钱。吴兰秀抽抽噎噎起来。“阿玉姐,我阿爹病得那么重,你拿不出钱就罢了,竟然还骗我,说你懂医术……我可从没见过,谁找你治病。”

“谁说没人找?”

饭桌围坐的一家四口立刻站起来。迎接这位贵客。老刘头两口子一同走进小院,亲切地与李景行、苏玉打招呼。“李家兄弟,李家媳妇。”

老刘头兴致正好,遇着好事一样,跟苏玉道。“我按照你开的方子试了试,现在已经不疼了,比我医书上的法子都管用!”

看行动上,也不像之前一瘸一拐。“你的方子真的有用。”

苏玉会心一笑。“对你有用就好。”

“何止是有用,简直是有大用。”

老刘头哈哈两声,心情十分畅快。注意到在旁听得目瞪口呆的吴兰秀。“吴家妹子来李家小两口作甚?”

苏玉坦诚得先认了。“我欠了她的钱。”

“多少?”

“七两银子。”

老刘头两口子给彼此一个眼神,遂下了决定。“吴家妹子,你随我回家一趟,我替李家媳妇把这钱还你了,以后你别找他们要了。”

“这……不好吧?”

吴兰秀是想苏玉难堪的。怎么有人愿意帮她?!简直匪夷所思。她在村子里不是人人喊打的主吗?“随我来,吴家妹子。”

“我不着急……”吴兰秀心慌,要死现在把钱要走了。以后还怎么找借口来看李大哥?“我觉得,这钱还是由阿玉姐还我妥当些。”

“妥当?你倒是妥当,一刻钟都没落下,大清早就跑来。”

老刘头一向不怕得罪谁。“你!”

“你不是说你的爹病了吗?赶紧跟着去拿钱,这钱就当我借刘叔刘婶的。”

李景行补充了一茬。刚气呼呼的吴兰秀顿时心虚起来。老刘头觉得不对劲。“吴家姑娘,为什么我不知道这事情啊?”

一般村里谁生病,他都知道。就算是不请他帮忙看。老刘头也要亲自过去看一眼。都是一个村的。怎么能坐视不管?吴兰秀失语。“我……”李景行冷不防来一句。“你谎称你爹生病来逼我家娘子还钱。”

“怎么能说是逼呢?不对,我,我是……反正是她想要金钿又反悔了,塞给我,让我左右为难。”

吴兰秀恨死苏玉了!她可是高于市价一倍买回来的!亏死了!苏玉呵呵一笑。“我记得你那天说的是,我想要翡翠玉镯,你没找到。但是给我找了一个价钱稍微高一点的金钿。是不是这么回事?”

“你擅自做主给买回来的,我又凭什么要呢?”

说话有理有据,态度也是不卑不亢。这还是以前的苏玉吗?有此一问的还有老刘头两口子和李景行。两个小孩子都觉得碗里的肉不香了……还是热闹比较好看。万一有人欺负阿娘,他们就要帮着阿娘!“你只说是与不是?”

吴兰秀短暂语塞过后,又理直气壮道。“哪次你要银子不是我从私房钱省出来给你?”

所有人都等着苏玉回答。苏玉反倒苦恼。“你连私房钱都愿意省出来给我,如今却编谎话声称你爹重病要我给钱。”

“我说实话的,看不出妹子你到底对我好不好了。”

吴兰秀百口莫辩。老刘头暗暗流露出对苏玉的欣赏。“吴家妹子,你也别在这儿纠缠李家媳妇了。随我去,我把银子给你。”

刘大婶一向做人光明磊落。最见不得这种小人行径。吴兰秀跟刘大婶走后,苏玉把饭桌撤了,摆上了一壶浓茶。“李家媳妇。”

“你叫我苏玉好了。”

“好。苏玉。”

老刘头饮一口茶后问道,“你是在哪儿学得医术?师从何人呐?”

“我看你给我开的方子,都与我以往看过的医书上描写的,不尽相同。”

不尽相同是正常的。苏玉学到的是几千年中医学问的累积,是通过前人不断实践,不断更新,后人再加以修正过的。其效果要比尚在试验中的同时期中医药理要好许多。“我从苏家时喜看杂书,医书尤甚。未嫁的景行前,有个和尚,懂得医理颇多,我曾与他学过几年。”

苏玉为打消他的顾虑,接着编道。“那通医理的和尚并不收徒,我也不叫他师傅。”

“他云游四方惯了,各型各色的病患都接触过,也总结出一些他自个儿的心得,可能这便是我写出来的方子有不同之处的原因吧。”

“后来和尚不辞而别,我便没了他消息。”

苏玉这么说是有事实可依据的,这段时间她无意听到村里妇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到原先南边山上有过一个寺庙。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倒闭了。庙里的和尚们四处分散,没了踪影。至于懂得医理,是因为偷听到那妇人说起寺庙时,顺带说起自己去庙里上香时,腹痛难忍,庙里有个和尚给她喝了一杯不知是何物的水,便不疼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