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 打算

打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姜丽云见过冯易,一颗心就安定下来。

  现在她重视的人都好好的,真好!

  她没有急着让冯易辞职。

  她跟什么都想买什么都想要的姜丽萍不同,平日里几乎是不花钱的,在沙发厂上班的时候,连中午都回家吃饭。

  再加上她逮着机会就想办法赚钱……现在她手上,大概有一百多的私房钱。

  一百多对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来说不算少,至少姜丽萍绝对拿不出来,但也不算多,稍微花一花就花完了。

  她还没有想好自己接下来要做点什么,这时候让冯易辞职,太草率了。

  冯易突然辞职,冯家肯定会不满,到时候冯易去哪里吃饭,去哪里睡觉?

  现在的她,还养不起自己和冯易。

  姜丽云打算先想办法挣钱,等挣到了钱,再让冯易辞职,跟自己一起干。

  至于怎么赚钱……

  她上辈子很早就接触网络,也愿意去学习各种新知识,也就知道这个时代有很多赚钱方法。

  比如说可以当倒爷。

  但她知道的那些挣钱方法,都是不适合她的。

  她农村出生没有任何关系,想在这个时候靠着倒买倒卖赚钱基本不可能。

  她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也不多。

  她只能去赚自己认知里的钱。

  至于什么算自己认知里的钱……她上辈子离婚后,靠着去县城摆摊卖早餐养家糊口,她一开始在街边摆摊,后来自己开了铺子……

  这赚的,就是她认知里的钱。

  后来她开网店,也不过就是将店铺搬到了网上。

  摆摊是一条适合她的,稳妥的路子。

  不过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去镇上摆摊卖早餐挣不到太多钱。

  没别的原因,主要是镇上人太少,这些人手上的钱也少。

  九十年代,她的早餐店越开越好,是因为那会儿她们镇上开了很多厂,还有很多小作坊,大搞轻工业。

  那时不只本地人手上的钱多了,还有很多外地人来这边打工。

  客人多了,她的早餐店的生意自然也就好了。

  但现在不同。

  她从小就对赚钱充满兴趣,上辈子,大概是明年年初,因为沙发厂效益愈发差,整天放假,她曾经去镇上摆摊。

  她在镇上卖自家地里种的蔬菜,也会批发了鱼、竹笋来卖,摆摊一天大概能挣四五元。

  如果能维持住,一个月下来可以挣一百多,不算少了,可关键是不管她卖什么,卖不了几天就会有人跟着卖……

  这年头没工作的闲散人员很多,看到有人摆个小摊子就挣到钱,不得跟着试试?

  偏偏市场又没有那么大……

  她那时候也就零零碎碎挣了点私房钱。

  哪怕她后来摆摊卖早饭,其实挣得也是辛苦钱,收入也就只是比上班的稍微高一点。

  在小地方摆个普通的摊子,是挣不到大钱的。

  她要摆摊的话,需要卖点不一样的东西。

  上辈子她没有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身在南方的她,在结婚前连饺子都没有吃过,摆摊卖的东西自然也很普通,是周围人都能拿来卖的东西,但现在的她不一样。

  从信息爆炸的时代回来,她知道太多她们镇上没有的东西了!

  接下来几天,她打算去镇上看看,研究一下卖什么比较好。

  人都是愿意尝鲜的,如果她卖镇上的人没见过又好吃的东西,大家都会愿意买来尝一尝。

  而她到时候,也就可以靠着摆摊,赚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姜丽云一边琢磨一边往回走,回村之后,她来到一户人家门口:“玉仙婶,我要买一只鸡。”

  八十年代,经济逐渐放开之后,老百姓的需求就开始激增。

  砖瓦厂效益好,就是因为附近的城市乃至他们公社有无数人要盖房子。

  当然也有一些厂像沙发厂一样效益越来越差,那多半是因为生产的东西过于老旧跟不上时代,生产成本又高,以至于被一些新发展起来的工厂抢走了客户。

  总之,这年头市面上,很多东西供不应求,比如他们这儿,在八十年代中期,鸡鸭的价格就很高。

  1980年,他们国家引进了白羽鸡,而在八十年代中期,他们这里有人开始饲养白羽鸡,还靠着养殖白羽鸡挣到了很多钱,成为远近闻名的万元户。

  随之而来的就是跟风了,这两年光他们村,就有好几家人买了小鸡回来养。

  他们这里的人,自古就喜欢做生意。

  六七十年代管得严不让做,大家伙儿只能憋着,但现在让做生意了,还有一个接一个的万元户涌现,大家自然会眼热,会想尽办法去挣钱。

  然而他们都是普通人,想要琢磨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挣钱方法,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跟风。

  比如有人养鸡挣到了钱,那大家就都买小鸡回来养。

  又比如有人养鸭挣到了钱,那就都去买鸭子回来养。

  还有诸如种榨菜、种草莓、养猪、摆摊……反正看到什么挣钱,他们就会去干什么。

  这样自然挣不到什么钱,不说别的,就说养白羽鸡。

  这时候的市场远没有后世那么大,饲料什么的还不便宜。

  一开始养鸡的人少的时候,那些人挣得盆满钵满,但后来养鸡的人多了,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鸡养大之后卖不出去的情况。

  好在基本上都是家庭养殖,养的不多,而且养了不赚钱大家就不养了,大家亏得不多。

  “是丽云啊,我家今天没有生病的鸡。”

姜玉仙看到姜丽云,带着歉意开口。

  姜丽云一愣,然后才想起来一件事。

  吴小春和姜丽雨身体都不好,时常生病,而她们每次去医院看病,医生都让她们吃点好的补充营养。

  他们家不怎么吃肉,但每回从医院回来,姜瘸子都会去买一只鸡回来杀了吃。

  鸡的价格各不相同,相比于他们农家自己养的土鸡,白羽鸡的价格要便宜很多,而比白羽鸡更便宜的,是生病的白羽鸡。

  他们村的人养白羽鸡的时候,时常会有白羽鸡生病乃至病死,这样的鸡,养殖户要么自己吃了,要么就拿来卖给村民。

  他们家买鸡,基本上都买病鸡死鸡,幸好他们这里的鸡没生过什么严重的流行病,他们吃了病鸡之后,也就没有生病。

  姜丽云想到从前,心下叹息,随即笑着对姜玉仙道:“玉仙婶,我今天想买一只没病的鸡。”

  “正好有长大了的,你来挑吧。”

姜玉仙道。

  姜丽云跟着姜玉仙进了院子,就见院子里搭了一个简单的棚子,里面挤着百来只白羽鸡,看大小,已经可以往外卖了。

  姜丽云挑了一只看着肥硕精神的鸡,让姜玉仙帮忙称一下。

  “四斤多点,三块钱。”

姜玉仙用稻草捆住鸡脚,称了分量。

  姜丽云拿出纸币付钱,这才拎着这鸡回家。

  她到家的时候,姜瘸子正在晒桑叶。

  他们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桑树地,会养蚕。

  他们家地方小,人手也不够,就没有养蚕,但姜瘸子会摘了自家的桑叶卖给养蚕的人家,亦或者帮人采桑叶,挣个几毛一块。

  而到了这时节,如果桑叶没有卖完,姜瘸子会将之采摘回来晒干。

  桑叶是一种药材,会有人来收,因为人家只收购晒干的桑叶,他们这里的人将卖桑叶这事儿称之为“卖枯叶”。

  不仅是桑叶,吃了桔子之后,桔子皮他们也不会扔掉,同样会晒干了去卖钱,这就是陈皮了。

  “丽云,你买了鸡?”

姜瘸子问。

  “嗯,我想吃鸡肉,”姜丽云道,“爸,我去烧水,你把鸡杀了吧。”

  姜瘸子觉得中午吃过肉,晚上再吃鸡肉不合适:“今天就吃?”

  “对。”

姜丽云道。

  姜瘸子动了动嘴唇,到底没说什么,去杀鸡了。

  姜丽云对此并不意外,她爸觉得自己是瘸子,拖累了儿女亏欠儿女,就不敢对儿女严厉管教。

  她妈的想法也一样,她妈身体不好,这几年更是要儿女挣钱治病买药,在儿女面前也就硬气不起来。

  姜丽云很久没杀鸡了,才让姜瘸子去杀鸡,至于她自己,则烧了点水。

  杀了鸡之后要把鸡放热水里泡一泡,这样才好拔毛。

  他们家做鸡一般都是白煮,好给吴小春姜丽雨喝鸡汤。

  但鸡汤其实没啥营养,尤其是两个月内就养成的白羽鸡的鸡汤。

  姜丽云把鸡剁了,放进锅里红烧。

  她家有酱油,是自己拿了瓶子去小卖部打的,这种酱油在味道色泽方面远不如后来品种繁多的酱油,她做出来的红烧鸡肉的颜色也就有点黑。

  可这到底是肉,闻着就香。

  姜瘸子和吴小春闻到这香味,都有点坐不住。

  姜丽云倒是还好,她一边做菜,一边继续盘算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她还回忆了一下自己沙发厂的同事。

  她明天是要去上班的,但沙发厂的同事,她已经记不全了……

  姜丽云最后将红烧鸡肉平均分成四份,家里四个人一人一份。

  “要不要给你哥留点?”

吴小春问。

  姜丽云道:“妈,我买的鸡,为什么要给他吃,也没见他买鸡回来给我们吃。”

  姜利海交的工资确实比她多,但他每个月从家里拿粮食去厂里换饭票却不干农活,对家里的贡献没比她多。

  听姜丽云这么说,吴小春也就不开口了。

  四分之一只鸡其实挺少的,姜丽云觉得自己能一顿干掉。

  但她还是从自己那份里留出一个鸡腿,打算给冯易带去。

  冯易真的太瘦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