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 > 第394章 矛盾就此产生

第394章 矛盾就此产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所有的好事,都让这一老一小给占了!”

朱榑此刻愤怒到了极点。

“王爷……”

公孙让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王爷微微颤抖的身体,也只能将准备好的话语给咽进了肚子里。

“您好好想一想,臣就先告退了!”

很快,营帐之中就只剩下了他一人,外面清脆的雨点声,反倒是让思路变得越发的清晰起来。

或许这把刀,是真的用来告诫他的!

哗啦,朱榑扒开木屑,缓缓的将刀给拿了起来,不管父皇是什么意思,但承诺是真的。

转过身,他从自己的武器收藏品中找来一个木匣,然后将刀放了进去。

若是公孙让没有进来劝说,可能他还会将其挂在自己的头顶,但是现在,他得思考一些别的问题。

“父皇,既然你如此偏袒四哥的儿子,那么也就别怪我狠心了,有些事情,我本不想干,是你逼我的!”

盛怒之后,朱榑显得异常的冷静,将木匣放在最深处,他再度掀开了帐帘,呆呆的打量着外面越发汹涌的雨势。

雨润万物,可在这环境恶劣的漠北可不一样,雨低宛如一根根箭矢,狠狠的插入大地,凶残的将土壤给冲散,露出底部的砂势,一如此刻他的心情。

有些事情,不去争,那么注定就不是你的,但争了,虽然也可能不是你的,但至少能享受拼搏的感觉。

一滴泪水,顺着坚毅的眼角缓缓滑落进入雨幕之中,随风远去。

“父皇,既然你认为四哥的儿子那么厉害,那么我这个当叔叔的,自然是要好好考验考验他,所以,你就放心吧!”

刀,是送到了,但是朱元璋可能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儿时的承诺会在自己第七个孩子心底产生那么大的影响。

打完了仗,应付了朝臣,本以为能好好休息几天,可那宛如雪花飞舞一般的折子,以一种不要命的姿态堆在了书案之上,颇为无奈的朱高炽,只能静下心去处理。

果然,皇帝短命不仅仅是因为外部因素,若几十年如一日,如此这般的操心天下,寿命必然不得长久。

而老爷子似乎也是故意的,想让孙儿提前感受一下一个全职皇帝的滋味,所以将手上全部的权力都给移交了到了孙儿那里,整日就待在后花园中,种种地,除除草,好不悠闲。

文臣们总有提不完的意见,为了能够高效处理奏折,朱高炽只能将朝会的时间改成了两天一次,但即使这样,大臣们也不惜在第二天进宫,主动前往景仁宫询问。仦說Ф忟網

对于臣子们的热情,老爷子也很是诧异,不过这是好事,说明朝堂上下已经彻底认可了这个接班人。

为了解决朝臣们挤爆自己会客殿的情况,朱高炽每日都抽出了两个时辰的时间,用来议论所谓的民事。

在此期间,他也是听从一些臣子的意见,将朱元璋早期的想法统一,为大明百姓成立了一个特殊机构。

若在民间出现了任何欺压百姓的情况,都可以前往这个机构进行告状。

从宏观上来看,民众和官僚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级,当他们的需求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就必然会诞生矛盾。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专门为处理所谓民事的机构才诞生了不到一个月,就迎来了第一个大案。

就在半个月之前,大明上下彻底进入了秋收的时节,满世界金黄的稻穗,被勤劳的农民们给收割回家中。

除去定量的税粮,为了应付不时之需,朝廷会以一种完全让利的价格朝百姓收购多余的稻米。

但就在距离京城不远的苏州长洲县,一群百姓因为粮食的收购问题和县令起了冲突。

按照告状人所说,卖粮食的农民都是一个村子的,今年的雨水充足,收成很好,所以他们将多余的粮食都给集中了起来,希望能给自己增加一些收入。

而县令身为父母官,自然是早早的贴出了告示,准备按照朝廷律法标注的价格收购稻米。

两方一合计,很快就约了一个时间,可官僚毕竟是官僚,他们看普通百姓好欺负,就偷偷用了不合秤的秤砣,以此来欺骗这些农民。

可不曾想,被眼尖的人给发现了,矛盾就此产生。

吃亏的农民们自然不愿就此放过县令,县令身份也让他不愿意向普通人妥协,已收的稻米被打上了官家的印章,自然是还不回去了。

农民们只能拖着剩余的稻米回了落脚的地方,忍一时越想越气,几个胆子大的壮汉,夜里喝了二两酒,就着酒意就冲到了县令的家中,直接给他绑了起来。

看着状子之上描述的事情经过,朱高炽也是张大了嘴巴。

“皇爷爷,这事,您怎么看?”

拿不定注意,他只能去找皇爷爷。

“这事你负责,不过今天也看了一天的折子了,休息休息,先安顿好那两批人,明天再作决断吧!”

老爷子撇撇嘴,对于这种糊涂事,他自然是不想去深究,再说了,现在自己也不管事了。

“官民之间的恩怨,把握好分寸,注意公道即可!”

不过,末了,他还是没忘记叮嘱几句。

朱高炽轻轻一笑,这些天自己所处理的都是一些“大事”,一时之间没有调整过来心态,对于这些百姓的琐事,调查清楚真相,顺其自然,一切不就迎刃而解了么。

阶级不同,矛盾自然时时刻刻都有,更何况世界也不是绝对公平的,自己坐在这个决断时代的位置之上,就应该理民情,顺民意,多和百姓相接触,终归是没有坏处的。

“爷爷,孙儿明白了,这就下去准备!”

大明官僚都有些小心思,其实也是很正常的,在老爷子的眼中,当官为民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俸禄什么的,只是一种激励,一种陪衬。

京城大官,每年都有稻米,布匹的赏赐,所以就算俸禄再怎么低,生活总是能过得去。

可放在小县城,那可就截然不同,低微的俸禄,整日的忙碌,若是家里再出点什么事,那么无疑能直接压垮一个县官。

朱元璋铁腕手段之下,朝廷派下来的银子是肯定不能动了,但是生活,那里是不需要钱的,面对如此压力,官僚们也就只能将手伸向了毫无防备的百姓。

可如今驿站脉络已经基本确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百姓们的见识也是与日俱增,官僚们也渐渐发现,自己的骗术也没那么容易成功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