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啼笑之间 > 第三十四章 袁世凯出山

第三十四章 袁世凯出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震撼着中华大地,全国许多省许多地区纷纷发表通电宣布脱离清朝政府,成立自治军政府。积贫积弱的清朝政府摇摇欲坠,即将土崩瓦解,朝不保夕。26岁的摄政王载沣替代大清皇帝溥仪执政,他是先皇光绪皇帝的亲弟弟,也是当今万岁的亲父亲,如今执掌着大清帝国的大权,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不利形势,他束手无策,皇宫上下更是一片恐慌。载沣急派陆军大臣荫昌亲率陆军两镇火速赶赴湖北前线,奉上谕令湖北所有军队和各地援军统属荫昌指挥,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舰队协同增援,限期平息武昌叛乱。

此时,在湖北前线作战的军队已不再是八旗子弟和绿营兵了,几乎全是汉人,全是北洋军,北洋军的将领都是袁世凯的旧部下,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亲信,李纯、段祺瑞、冯国璋、曹锟,他们率领的北洋军将士心中从来只有袁宫保,根本不把陆军大臣荫昌放在眼里,荫昌的指挥当然也就不会有人听从。尽管大清政府十万火急,电报一封接着一封像雪片一样飞过来,要求急速镇压革命军,夺回武汉三镇的严令,一令严过一令,但是围剿武汉三镇的军队不听从荫昌指挥,行动迟缓,军无斗志,故意拖延。荫昌指挥不动北洋军焦急的没有办法,责任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面对这危急的局面,更是焦虑万分,他们代表内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摄政王载沣保举袁世凯,认为只有袁世凯亲自出马统领北洋军,才能扭转危局。载沣对袁世凯出卖光绪皇帝一事一直怀恨在心,恨之入骨,与袁世凯有不共戴天之仇,一心要杀掉袁世凯为蒙冤的兄长报仇雪恨。三年前,载沣刚摄政就要杀了袁世凯这个奸臣,碍于朝内王公大臣的阻拦,也为了大清王朝的千秋大业,他把牙关咬了又咬,怒火压了再压,才借袁世凯脚疾之故,把袁世凯开缺回乡,当时不杀他已经是对他格外开恩了,今天还要重新启用他?载沣坚决不允。为了力挽大清王朝的危急局面,协理大臣那桐甚至愿以身家性命为朝廷启用袁世凯作担保,载沣为此大发雷霆,严厉斥责那桐是故意要放虎归山,引狼入室,居心险恶。内阁大臣没有了办法,那桐以告老还乡要挟,总理大臣奕劻也借生病为由不再上朝议事。

前方军情如火,大清江山危在旦夕,载沣焦急的撞头,内阁老臣为了保举袁世凯出山借故以不上朝议事要挟,手下又没有能领兵打仗的将领,可是难坏了载沣。尽管众多王公大臣坚决反对重新启用袁世凯,他也深知启用袁世凯不亚于放虎归山林,日后将祸害无穷,但大清王朝危在旦夕,不启用袁世凯,大清的千秋大业很有可能到此而亡。他着急得很,害怕得很,他不甘心大清王朝就这样灭亡在他的手上,他要保全大清王朝渡过这一难关,他不敢再任性下去,前思后想,左右为难,经过深思熟虑,反复定夺,最终还是接受了责任内阁的建议。1911年10月18日,发布上谕: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立即就职,统领湖广驻军和所有援军,督办对革命军的剿抚事宜。

远在河南彰德养病的袁世凯在京城耳目众多,他早就知道责任内阁奏请他出山的事,只是摄政王坚决不允,他也知道这时机若不抓住,以后再不会有他出头的机会了,他自己干着急,没有办法。当他接到摄政王的圣旨,心中暗喜,但又不能轻易就接受,于是忙写奏章,说明自己接到上谕心中万分高兴,深感自己三世受君隆恩,在国难当头之时,理应为国家效力。只是旧患足疾没有全好,牵及左臂剧痛,去年冬天彰德骤寒,又诱发痰喘旧疾,经常头眩心悸。写到这里,他又害怕自己把病写的太多、过重,摄政王因此收回上谕,失去了这次出山的机会,于是笔锋一转说:这都是小病,和国难相比,不过是万万分之一。袁世凯知道上谕任命他为湖广总督,统领湖广驻军和所有援军,不过是个虚职衔,湖广驻军多数已经成了革命军,已经归于黎元洪为都督的革命军政府,湖广总督的地位又在陆军大臣荫昌之下,荫昌统管军队,自己手上是既无权又无兵。于是,他写奏章向责任内阁上奏:上谕任命我为湖广总督,我手上却是无兵无饷,请求内阁:一、拟从直隶调集后备军一万人编练成军,开往湖北前线,再在湖北招募壮丁五千人,合组成湖北巡防军,以备剿抚之用。二、国库拨银四百万两,备作军饷和各项急需。三、列举因各种原因被开缺的亲信名单,要求一一启用。载沣和皇族亲贵都明白这是袁世凯在趁危机抓军权,要挟朝廷,为了速平武汉三镇之乱局,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答应袁世凯提出的条件。清廷再发布谕旨,允许袁世凯在直隶省、河南省、山东省招募壮丁一万五千人,依照武卫军营制编练成二十五营,成立湖北巡防军,拨白银四百万两作为军饷,同时命令倪嗣冲、段芝贵、张锡銮、袁乃宽等人归袁世凯调遣。朝廷满足了袁世凯的要求,只求他能早日赶赴湖北前线,速平武汉三镇之乱局。

袁世凯得到了所提的条件,还是不急于上任。他不仅不急于上任,还以湖广总督的名义告诫前线的将领:“乱党与寻常土匪不同,颇有文化,决不可轻视。若脱令出师过急,万一失利,则关系大局。”

袁世凯迟迟不肯上任,也不准前线将士出战。载沣日夜着急的像关在铁笼里发了疯的困兽,寝食不安,坐卧不宁,他想不清楚袁世凯葫芦里到底装的是什么药,他急得团团转,没有办法,紧急指派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前往彰德,去督促袁世凯早日到湖北上任,尽快平息武汉乱局,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载沣知道要劝说袁世凯赶赴湖北前线上任,非徐世昌没有第二人,徐世昌与袁世凯曾结金兰之好,互称兄弟,当年徐世昌困苦不堪的时候,遇上了他的贵人袁世凯,是袁世凯出资供他上京应试,高中皇榜,才有了他徐世昌的仕途,才有了徐世昌的今天。他也知道当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正是借助了徐世昌的鼎力相助,才成就了袁世凯在新军中的地位。

徐世昌奉摄政王的命令赶往彰德,见到了袁世凯,两人商谈后,迅速返回京城。奕劻见到徐世昌急忙询问劝说袁世凯的情况,徐世昌不愿回答,只是气愤地自言自语:“不像话,太不像话,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奕劻看着被气得胸脯起伏的徐世昌,知道徐世昌此行并不顺利,再三追问袁世凯何时赴任。徐世昌才十分为难地说出袁世凯又提出了六项条件:“一、明年即开国会。二、真正组织责任内阁。三、宽容与起义有关系的诸人。四、解除党禁。五、委以他指挥水陆各军及军队编制全权。六、拨给足够的军费。此六条缺一不可。”

这六条实质上就是把大清政府变成了个空架子,载沣名为摄政王,实际是有职无权了。袁世凯提出的六个条件引起了大清王朝的强烈反应,满族亲贵个个气愤至极,纷纷上奏,坚决反对。

这期间,长沙新军起义,湖南省宣布独立,西安新军起义,陕西省宣布独立,太原新军起义,山西省宣布独立,九江新军起义,广州起义,昆明起义,南京起义,大清江山每况愈下,载沣为了挽救奄奄一息的大清王朝,哀求袁世凯早日赴任,力平乱局,只有一一答应袁世凯的要求。在彰德隐居了近三年的袁世凯终于出山了,11月1日到达孝感,从陆军大臣荫昌手中接过指挥权,为了让大清朝廷安心,武力震慑革命党,他需要打一场大胜仗。上任第一天,就命令冯国璋指挥北洋军将士攻下了汉口,兵指武昌。北洋军取得汉口的胜利,大大振奋了大清朝野,无不竖起大拇指夸赞袁世凯有雄才大略。已是73岁的内阁总理奕劻自知自己没有扭转乾坤之能力,为了尽快平息武昌叛乱,确保大清王朝基业复兴,呕心沥血,心力憔悴,他认为普天之下能够力挽狂澜,扭转危局的人,除了袁世凯再没有第二个人了。他自愿让贤,辞去内阁总理,极力保举袁世凯接任内阁总理,重组内阁,顺应民意,以安定天下。同一天,大清朝廷接受了奕劻以天下为重的建议,下圣旨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组建新内阁。袁世凯指挥北洋军打下了汉口后,命令部队停止进攻,他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过长江到武昌,去对革命军统帅黎元洪进行劝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