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啼笑之间 > 第十八章 淮军突起

第十八章 淮军突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与大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的各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侵略中国的英法联军将士把抢来的黄金、白银、奇珍异宝,背着的、抱着的、扛着的、两人抬着的,小车拉、大车运,终于退出了北京城。与此同时,在中国南方,太平天国也走出了天京事件分裂后的低谷,洪秀全启用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重振太平军。陈玉成率部转战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取得了浦口、三河、丹阳大捷,两破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战功卓著,被洪秀全封为英王。李秀成率部攻占了江苏南部和浙江,围攻上海,形势大好,连连重创清军,眼看着大清王朝的半壁江山唾手可得。正是天京事变引起的太平天国几年的低潮,给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创造了极好的发展的机会,湘军壮大起来了。

曾国藩(1811---1872)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入私塾读书,中秀才、考举人、中进士,科考路上,顺风顺水,拜在军机大臣穆彰阿门下,而后步步高升,官至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太平天国运动从根本上破坏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思想,尊崇外教,扫除中国人世世代代坚守的儒教,打乱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动摇了大清朝统治中国的根基,受到了大清朝野和广大读书人的强烈反抗,读书人纷纷要求驱除异教,保护中国儒教的正统。曾国藩是个读书人,自然要维护中国儒教的正统,反对洋教的侵入,对太平天国兴洋教灭儒教,扰乱国体深恶痛绝。在家乡为母亲守孝期间,接受朝廷旨意,以消灭异教,保护中国正统儒家教义,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保卫家乡为宗旨,在家乡招募乡勇,训练部队,抵御太平军的袭扰,深得富户和读书人的拥护。富户惧怕太平军来了分他的田地和财物,积极为曾国藩领导的湘军捐钱捐物,湘军队伍不断壮大,多次和进入湖南的太平军作战,屡遭重创。但在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事件和石达开分裂后的几年里,湘军迅速发展,逐渐壮大成了一支抗击太平军的劲旅,连打胜仗,在大清朝野可谓名声大的很。为了打击太平军,曾国藩和清军将领不断许以高官厚禄为名,对太平军中的一些见利忘义的将领进行分化诱导,赫赫大名的英王陈玉成就是被部下将领出卖而诱捕的。时年26岁的英王陈玉成曾多次率领太平军将士斗清军,战湘军,所向无敌,威名远扬,敌人听到陈玉成的名字都被吓得胆颤心惊,不战而逃,可悲的是太平军内部出了叛徒,为了清军将领许给的高官厚禄,叛徒见利忘义,抛弃兄弟之情,战友之谊,将陈玉成诱捕后献给了清军。救援安庆的主将陈玉成被清朝政府凌迟处死后,扼守天京门户的安庆也被湘军顺利攻克。

湘军占领安庆,打开了拱卫天京的西大门。曾国藩坐镇安庆,令其弟弟曾国荃率部围攻天京,命令左宗棠率部转战福建、浙江。李秀成率十几万太平军紧紧包围着上海,上海已是一座孤城。当时从北京撤退的英法联军以保卫本国侨民的名义已经进驻上海,在上海的各国军队和侨民纷纷武装起来,组建了常胜军、常捷军、无敌军、决胜军、不败军,都以种种理由阻挠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的富商大户更是害怕,他们深怕有朝一日太平军攻进上海,把他们的家产财富收归圣库,分给穷人,愁的吃不下饭,夜不能寐,天天盼望着曾国藩率大军快到上海来,赶走太平军,为上海解围。上海的富商们害怕太平军,真是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终日,几家大户实在是害怕极了,便商议愿出重金,请曾国藩的同科进士钱宝琛之子钱铭前去安庆找曾国藩请求搬兵,只要大军能速来上海,愿奉与重金。

钱铭不负重托从上海来到安庆,见到了曾国藩便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请求曾世伯快快率大军去为上海解围,上海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子过得太苦了,太难了,都在翘首盼望着救世主曾世伯快调大军去搭救呀!他给曾国藩分析了上海所面临的形势和利害,他说:“眼下镇江、湖州、上海都被长毛围攻,危在旦夕,但最有利的是上海有民团,有船有枪有大炮,还有外国军队的支持,上海是个大财库,大家都愿意出资,渴望大军早日来解救。再不去救,上海可不比镇江、湖州,一旦被长毛攻破,可就什么都没有了呀!”

任凭钱铭怎么苦苦哀求,说得如何有理有利,曾国藩还是摇摇头,以无兵可调为由,拒绝了钱铭为上海解围的请求。

在曾国藩部下为幕僚的李鸿章,因其父和钱铭之父同是曾国藩的同科进士,两人自然心心相惜,更加亲近了一些。钱铭的请求被曾国藩拒绝后,深感自己有失众望而又无可奈何。李鸿章有心帮助他却无能为力,也替钱铭的处境为难,他知道曾国藩的兵除了坚守安庆外,其大部已经调去围攻金陵了,曾国藩正在倾尽全力要一举攻破金陵城,攻破太平天国的老巢,彻底消灭太平军,眼下战事吃紧,他确实是无兵可调。李鸿章早就知道上海是块大肥肉,谁能得到上海,谁就会有大发展,对于他来说,一心希望能东山再起,为朝廷出力,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他思虑再三,向曾国藩提出了自己愿意回家乡合肥招募乡勇,去解救上海的想法。曾国藩也知道上海是块大肥肉,怎奈大军正在围攻金陵,手下无兵可调,他听了李鸿章的想法,当即同意李鸿章回家乡招募乡勇,限期开赴上海,也算是给钱铭有了个交待。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自幼入私塾读书,1844年中举人,1847年中进士,1853年奉命回安徽协助吕贤基操办团练,未能如愿。为了寻求出路,投身到曾国藩军中作了幕僚,办理文案而后参议军机。李鸿章回到家乡合肥,以其家族的声望,联系当地志士张树声、张树珊兄弟,周盛波、周盛传兄弟,潘顶新、刘铭传组建民团,以防长毛侵害,保卫乡民的安全为名,号召各乡各村都组建民团,实行联防。各乡各村为了防止长毛的侵害纷纷响应,把青壮年男人组织起来成立民团,保家安民,很快队伍就发展到了六千余人,曾国藩知道后,非常的高兴,连连称赞李鸿章有才,抽调程学启、刘松林率湘军四个营划归李鸿章指挥,给这支军队起名——淮军。

上海官绅翘首以待,久久盼望的救星——淮军就要到上海来了,来抗击太平军,来保护上海的官绅,心情非常的高兴。上海官绅筹集二十万两白银,向外国商人租用七艘轮船,轮船挂上外国旗帜,从安庆启程,过金陵,沿江而下。太平军虽然沿江岗哨林立,但看见飘着外国旗帜的轮船,却无人敢查。上海官绅租用外国轮船分批把淮军奉迎到了上海,八千淮军来到了大上海,个个淮南乡下农民打扮,短衣布鞋,蓬头垢面,肩扛着长矛短刀,有的还衣不遮体,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汗臭味儿。上海官绅组织上海百姓一万余人前往码头欢迎救星,当他们看着眼前的淮军,怎么也和救星联系不起来,这就是他们盼星星、盼月亮、盼来解救上海的大救星?他们不敢相信自己,有人还捂着嘴看着淮军将士偷偷地笑。

李鸿章知道大城市人看不起乡下人,更看不起他临时凑起来的淮军,他不气馁,通过上海的官绅请来了美国军队和英国军队的教官,要用洋人的方式操练淮军将士。淮军将士在洋教官的带领下,在整天“弯!”

“吐!”

“弯!”

“吐!”

的喊叫声中,被训练成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会使用火枪的军队。

在金陵,由于湘军和清军全力围攻,城内的太平军将士虽奋勇抵抗,却因围城日久,粮食火药非常紧缺,再加上湘军不断地进攻,包围圈在一天比一天缩小,天京已经危在旦夕。尽管众多将领多次进谏天王洪秀全率部撤离天京,转危为安,日后再图发展。洪秀全却不肯屈尊离开天京,做流寇皇帝,连连给李秀成下旨,严令他速速班师进京护驾。为了速解天京之危局,李秀成决定把围困上海的太平军撤下来,分兵赶赴天京解围。他指挥部队在撤离上海前,为了给敌人造成误解,向上海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敌人以为太平军要大规模进攻上海,急忙把四周的部队紧急向上海集结,外国的常胜军、不败军纷纷上阵,都被太平军打得溃不成军,败下阵去,眼看着太平军就要攻进上海,李鸿章立刻率淮军顶上去,亲自督战,向淮军将士下达了死命令:“有敢后退者,无论其官职大小,一律格杀勿论。”

淮军将士不得不拼死抵抗太平军的进攻,上海的危急形势,调动了湘军和清军纷纷赶赴上海增援。太平军在完成了调动敌人,为赶赴天京扫清道路后,顺利撤退,大军直指天京。太平军撤离了上海,淮军以为是自己打败了太平军,李鸿章急忙上奏,淮军初战告捷,以少胜多,打败了围攻上海的十几万太平军。消息传到了北京,咸丰皇帝闻讯大喜,当即下旨任命李鸿章为两江巡抚。

太平军撤离上海后,李秀成命令慕王谭绍洸领兵十万继续围攻上海,保卫苏州,自己亲自率部火速赶往天京,去解天京之围,去为天王护驾。李秀成走后,谭绍洸指挥所部在上海北新泾战败,李鸿章带领淮军,与美国、英国派出的的军队组成的常胜军联合进攻嘉定、青浦、太仓的太平军,先后攻下太仓、吴江、直指苏州。太平军连战连败,大军退守苏州,随后被追来的清军和淮军团团围困。太平军依据苏州高大坚固的城墙,严密防守,清军多次攻打无果,也束手无策,只有围困苏州。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围困,苏州城的太平军将士因缺粮,又无援兵增援,人心惶惶,再加上军中各派系不和,淮军便趁机挑拨、分化太平军将领、许给高官厚禄诱降太平军将领。纳王郜云官秘密派人联络上了淮军将领程学启。程学启原是太平军的将领,与郜云官有过旧交,投降了湘军后,现在是围攻苏州的淮军将领。程学启许下诺言:“只要郜云官向淮军投降,就算有了战功,皇上就赏给二品官,所有将领都可得到重用,统属淮军序列。”

郜云官等几个将领得到这个消息,又经过了仔细的商议,一致认为中国人说话不可信任,提出必须要有外国人做保人才可行。李鸿章得知后,便请长胜军总司令、英国人戈登为保证人,双方约好一起乘船到阳澄湖上,当面订立投降的约定。投降的太平军将领有纳王郜云官、比王吴贵文、康王王安军、宁王周文佳、天将军范启发、张大洲、汪环武、汪有为,程学启都许以总兵、副将,还研究了投降时的细节和兵力的部署,一切安排妥当,由外国人做保人,双方签好约定,各自返回营中。

按照双方约定的计划,汪环武首先杀死太平军总指挥谭绍洸,又率部围杀谭绍洸亲军两千余人,打开城门向淮军投降。城内太平军展开混战,城外的淮军向城内冲杀,守卫苏州的太平军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十万大军顷刻间便灭失了。一向防守严密,城墙坚固的苏州城也拱手让给了淮军,李鸿章堂而皇之地进入了苏州城,收复了两江总署。苏州收复后,左宗棠率领所部湘军与法国派出的军队常捷军联合作战,一举攻克绍兴、富阳,顺利占领了杭州。淮军收复苏州,湘军攻陷浙江,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所占地区连成了一片,为围攻南京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对于投降的太平军的八大将领,李鸿章虽然感谢他们为淮军顺利收复苏州城立下了大功,但对这些降将也一直放心不下,这些降将为了一己私利可以杀害自己的上司,可以杀害自己的战友,把这些人面兽心的人留在自己的军队中,怕他们还会见利忘义,他们的狼子野心早晚还会成为祸害。于是,李鸿章与程学启、刘铭传私密谋划,准备在宴请八大降将时,将他们一网打尽,不留后患。

苏州李秀成的忠王府如今成了李鸿章的抚台衙门。李鸿章传令下去,要在抚台衙门的后花园摆设宴席,宴请向淮军投降的太平军四王及属下旅帅以上军官。两千余原太平军将领应邀赴宴,原太平军的八位降将今天喜气洋洋地被安排在主宾席上,大家坐定后,李鸿章站起身,环顾四周,笑容可掬地拖着合肥腔说:“弟兄们,苏州城光复,你们为朝廷立下了大功,李某已奏请皇上,加封郜云官等八人为总兵和副将,皇上已经恩准。”

话音刚落,后面走来八个衙役,每个人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盘,木盘上整整齐齐叠放着一套崭新的二品武官袍服,袍服上面放着红缨伞形帽,特别是伞形帽顶上的那颗起花珊瑚珠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令人无不眼红。八位太平军降将立刻起身离席正冠整装,面向李鸿章下跪,连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鸿章扶起八将,举起酒杯高声说:“来,为将军们今天能受皇封,光宗耀祖,连干三杯。”

李鸿章先喝干杯中的酒,在座的人也一饮而尽。李鸿章招呼:“来。吃,吃,喝,今天高兴,多喝酒,一醉方休。”

宴席上的将领们都大块儿吃肉,大口喝酒,为了讨好上司纷纷离席向八将贺喜,相互恭贺升官,席间你来我往,拥拥挤挤,杯来碗去,欢声笑语,高呼低笑,乱乱糟糟,一直吃喝到了后半夜,众人喝的东倒西歪,满口胡语,有的干脆伏在席桌上呼呼大睡,有的倒在地上,醉的不省人事。这时,只听的号炮“咚”地一声响,伏兵四出,冲了上来,用刀砍的砍,持枪刺的刺,顷刻之间,两千多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太平天国将领就被消灭了。同时间,淮军将士对已经向淮军投降的太平军八将属下亲兵进行围攻屠杀,其余近十万太平军群龙无首,被淮军收编。李鸿章平定了苏州,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受到了皇上的嘉奖,获得了太子太保至高荣誉头衔。

话说太平军在江苏省、浙江省的根据地相继沦陷,天京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李秀成率部冲进天京,天京城内的太平军久被湘军围攻,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已经成了一座被湘军团团围困的孤城。湘军攻城的规模越来越大,攻势越来越猛。天京城内的太平军将士尽管顽强抵抗,困难一天比一天更加严峻。天王洪秀全愁得没有办法,见大势已去,再无法扭转战局,以为这便是天意,只有服毒自尽了事。天王洪秀全死后,李秀成扶持天王8岁的儿子为福王,率领太平军将士依然与湘军拼杀,最后天京城被湘军攻破,一万八千多太平军将士宁死不降,拼死与湘军作战,李秀成负重伤被擒,福王被湘军刺死,湘军攻破了天京城。为了彻底消灭太平军,以搜铺太平军为名,视天京百姓皆为长毛,大肆屠杀,抢掠财物,天京城内到处杀气腾腾,大街小巷关门闭户,家家户户人人自危,到处可见忙于抢掠的湘军士兵,挥舞着刀枪闯门入户,杀人抢夺,到处听到绝望的惨叫声,遍地是被杀死的人,遍地是血,天京城成了一座危机四伏的死亡城。

天京失陷后,太平军将士还在许多地方坚持斗争,但是,已不再轰轰烈烈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