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罗浮记 > 第二十回 寻本原天师收妖 应天数元始止讲

第二十回 寻本原天师收妖 应天数元始止讲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得春光几日好,落红难觅蝶西东;山家夜问浮生语,帘外孤松对苍穹。

且说贾后持政,委派亲党,担当重任,又令张泓纵行三山五岳,广邀奇人异士入朝,有十九人先后来投,乃是渤海人欧阳建,荥阳人潘安,清河人崔基,兰陵人缪征,京兆人杜斌、挚虞,琅邪人诸葛诠,弘农人王粹,襄城人杜育,南阳有邹捷,齐国人左思,沛国人刘瑰、周恢,安平人牵秀,颖川人陈昣,高阳人许猛,彭城人刘讷,中山人刘舆,刘琨,与郭彰、石崇、陆机、陆云、和郁拜于贾谧门下,共称“金谷二十四友”。贾后得二十四人相助,又有张华辅政,内外独揽,无人违逆。

一日,贾后散朝回宫,心念一转,问左右:“废太后现在如何?”

左右回道:“现居于金墉城内,不得出来,每日定食两餐,有侍女十二人。”

贾后怒道:“日短心长,汲汲忙忙,倒忘了这贱妇,传我口谕,撤去身边侍女,停贡膳食。”

左右得旨遵行。废太后无人侍奉,更无人进膳,一连八日,滴水未尽,粒米未食,蝉腹龟肠,奄奄一息,也不见有人探看,孤身一人,蓬头垢面,自感大限将至,时日无多,蜷缩榻上,眼瞅窗外,只见得一缕春光,透过枝栊,折进窗棂,清风挽柳,叶随风动,树影婆娑,几只青鸦,低鸣几声,径自飞走。未过片刻,废太后呜咽一声,长吐一气,缓闭双眼,一代权后,竟活活饿死,年方三十有四。有诗为叹:

盛世红颜,乱世草木;

别来春发,朝去无我。

云寒晓度,曲断更阑;

残宫暮飞,烟澹水泊。

伊人若雨,太白知否?

人间莫换,西子如故。

雁回夕照,萍归何所;

世事苍茫,空自评说。

薨逝当晚,废太后一缕魂魄幽幽出城,飘飘荡荡,行至后宫,寻贾后不见,厉声叫嚷:“丑妇害我,我誓死不得与你干休。”

句句怨愤,声声凄凉。贾后在深宫,闻太后鬼叫,毛骨悚然,胆战心惊。翌日,寻来张泓,说道:“太后虽死,魂魄未散,昨夜来宫中寻我,着实可怖,先生快使个镇压之法,以安我心。”

张泓问道:“尸身现在何处?”

贾后回道:“尚在金墉城中。”

张泓说道:“废太后入土之时,可以镇魂之法,使之不得超脱,永锢于此。”

贾后喜道:“如此甚好,只是不得让人知晓。”

张泓言道:“我自有处置。”

张泓出宫,径往金墉城,城内空无一人,落叶满阶,阶上有一小屋,隐于林间。张泓定神一看,见屋内朦胧,似有一缕煞气,不得消散,遂推门入内,废太后侧卧榻上,衣衫褴褛,形销骨立,双唇微张,两眼鼓暴,右手捂腹,左手指门,想是心有不甘,含恨而逝。张泓唤来两名侍从,将废太后尸身抬出,置于一棺,放上马车,出了城来,趁天色昏暗,一行人匆匆而行。

张泓恐废太后阴魂作祟,遂画一符,贴于棺首。一夜赶路,至鏊子山后,寻一无名土坡,令侍从掘一坑,长九尺,宽九尺,深九尺。待坑掘毕,张泓也不说话,两指各在侍从颈后哑门穴上一点,两人不发一言,倒地而亡。随即,张泓推两尸至坑底,一人在东,一人在西;一人朝上,一人朝下,又揭去符箓,打开棺盖,翻转尸身,使废太后覆面朝下,身上铺一层灰布,从袖中拿出七根长钉,钉了侍犬、伏豕、雀吟、噬鲗、绯独、畜慧、雔飞七魄;三把横锁,锁了胎光、爽灵、幽精三魂。棺上、棺下、棺左、棺右,分置四面铜镜,如此布置,方盖了棺盖,将棺放入坑中。张泓也不着急掩埋,又拿了四张符纸,咬唇沾血,以指代笔,往符上一画,分贴于木棺前后左右,如此完毕,遂立于棺上。霎时,棺内一阵闷响,随即颤动不止。张泓指点棺盖,画一符印,口念:

旭日西起,明月东沉;

天地倒转,坤在乾前。

咫尺寸心,万物一元;

红尘莫扰,方见云山。

念毕,棺内遂没了动静,张泓见法术已成,跳出坑来,黄土埋棺,眼见便要没平,忽空中一声炸雷,惊得张泓心神一颤,遂匆匆撮土离去。

殊不知,这一离去,引得晋室崩析,天下大乱。你道为何?原来这鏊子山,前见伊、洛平原,后倚邙山主脉,两端各立山头,成三面环绕之势。有一陵在其中,背靠此山,乃是晋武皇帝司马炎安葬之所峻阳陵,故鏊子山为龙脉所在,峻阳陵为龙首,呈抬头之势,而张泓葬废太后之地,则为龙尾,呈下摆之势。张泓为不使废太后与先帝相见,故背选此地,却不知那炸雷一响,惊得张泓匆忙离去,不曾留意冢后一角土未填实,竟塌了下去。沙石纷纷滚入,不巧正将棺前符贴打落,废太后本有冲天怨念,让张泓覆面入殓,以法镇压,魂魄不得而出,这一符所在,正压着天灵百会。如今打落,那怨念虽不得出,亦不得上,却往下而走,转眼之间,土坡之上,方圆百里,花草树木尽皆枯死。怨念沿山势龙脉而走,由后至前,从尾向首,不知不觉贯延至龙口,只闻峻阳陵上一声巨响,一道白气猛然腾起,直冲九霄。龙首抬头之势,因泄了龙气,故垂下三分,龙尾下摆之势,倒是扬起三分。尾高于首,龙脉遂改,天下运势变幻,那怨气冲在九霄,久久不散,倒惊了两位天尊。

离恨天兜率宫,老子坐玉局宝座上,闭目通玄,忽睁开双眼,命牧牛童子:“唤你玄都师叔过来。”

童子即往大罗宫玄都洞来请大法师,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大法师忙离了玄都洞,驾云至宝殿座前行礼,拜道:“弟子玄都拜见。”

天尊说道:“人间诸事,你可有知晓?”

法师回道:“晋室新帝昏聩,全凭后言,宗亲相互倾轧,社稷晦盲否塞,人间已是水火。”

天尊言道:“混沌有两分,大道有一统,世间之事,本就分分合合,治治乱乱,无分无合,有治有乱,自有天数,不可人为。”

法师即道:“谨遵老爷教诲,弟子已令诸弟子各宜紧守,不可妄出。”

天尊又言:“东南九霄之上,有怨气积聚,你可知晓?”

法师忙道:“弟子方已知晓。”

天尊说道:“既已知晓,你速去处置。”

法师出了兜率宫,迳往洛阳上空,见一道白气,沉于云中,又拨云视下,见鏊子山寸草不生,后坡新添一冢,掐指一算,心中透亮。法师上前一步,袖袍一拂,散去白气,遂驾云回宫。

至玄都洞,法师命景风童子:“唤张道陵来。”

童子领旨,至白云崖见张道陵:“师兄,老师唤你。”

张道陵忙下崖,至玄都洞拜见玄都大法师。法师言道:“方才九霄之中,有怨气冲天,虽是人间恩怨,却与我教有源。那作梗之人,你可识得?”

张道陵默念玄功,少时禀道:“此人非人,乃一黄毛貂鼠,当日我在云台山布道,念与此妖有缘,许其从旁听讲,故得入道门,然此妖贪恋红尘,向外走耳,不想投了那贾女,无端造孽,残贼生灵,不行正道,也是我失察所致。”

法师微微颌首,说道:“大道虽平坦宽阔,然人君却喜入邪径,故老爷常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人皆如此,更何况一妖耳。此妖红尘作乱,且缘起于你,便由你了却。”

张道陵回道:“谨遵老师吩咐。”

遂出了宫来,往洛阳去。

且说张泓施镇魂法,葬了废太后,回宫见贾后,贾后闻张泓之言,方安下心来,说道:“怪不得昨夜太平无事,先生果然神通。”

正说话间,忽一阵寒风袭入,贾后打一冷颤,只觉周身冰冷,自道:“何故六月如此寒风?”

话音未落,有太史令来报:“弘农雨雹,深约三尺。”

贾后闻言,说道:“六月怎有雨雹,况弘农离此四百余里,山高路遥,竟寒意如厮,真是奇哉怪哉。”

又问张泓:“莫不是出了纰露,乃贱妇阴魂作怪。”

张泓知贾后多疑,遂道:“风云本来无定,皇后莫要过虑。”

贾后见张泓如此说,心中虽有疑惑,却也不再多言。

翌日朝会,天子登殿,贾后居旁,设聚文武。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言未毕,只见太史令出班,禀道:“臣待罪太史,夜观星象,北斗晦暗无光,三垣时隐时现,天降灾祸,弘农雨雹,而洛阳大旱,淮南寿春大水,山崩地陷,上谷居庸上庸,亦遭水灾,东海大雨雹,有五寸深,荆州、扬州、兖州、豫州、青州、徐州洪水泛滥,天下荒乱,百姓流离失所,无米充饥。”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惠帝问一言:“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太史令闻天子言,不知如何作答,众臣皆是无语。又有右民尚书报:“秦王柬、下邳王晃、太尉石鉴、司隶校尉傅咸薨逝。”

天子闻言一惊,贾后令道:“可依制安葬,不得怠慢。”

言毕,见卫尉石崇携武库令慌张来报:“武库失火。”

众臣大惊,贾后忙问:“火势如何?还不赶紧差火师灭之。”

武库令回道:“火势已灭,只是累代藏宝,军械器物,付之一炬。”

天子惊起,群臣哗然,贾后气道:“武库看管甚严,如何以致火起?”

武库令哭道:“昨夜二更巡查,本来无事,未料三更时分,一道白光从天而降,恰击在正堂之中,以致火起。”

石崇说道:“此乃天灾,非人为也。”

天子问群臣:“天灾不断,祸事连连,朝廷有何失德?人间何故致此?”

群臣不答,殿内鸦雀无声,忽殿外有一人言:“妖气贯于宫中,灾星升于太极,人间祸事,皆由此生。”

众臣闻言,面面相觑,不知何人作声,镇殿官进来报:“大罗宫有一气士张道陵见驾,候于殿外,言宫中出了妖孽,望陛下定夺。”

天子目视贾后,贾后自思:“百官虽不明言,却皆以为我独掌朝权,有违阴阳,以致天怨。如今有道人说宫中出了妖孽,岂不恰证我清白。”

遂传旨进殿。众臣探首,望向殿门,见一道人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飘飘徐步而来。好齐整,但见:

乾坤道生聚一元,阴阳二气散成仙;

三五斩邪雌雄剑,清目开合凝丹田。

平顶冠玉蕴霞彩,八卦红衣包万间;

都功玉印藏龙虎,六合无穷天师传。

道人右手执剑,左手拿印,走至驾前,打个稽首,口称:“陛下,贫道稽首了。”

惠帝见道人,顿觉神清气爽,心下大悦,问道:“道者从何而来?因何处而见朕,愿闻其详。”

道人回道:“贫道住大罗宫玄都洞,张道陵是也。因九霄之上,怨气冲天,又见妖气贯于朝中,心念慈悲,故下得山来,为陛下除此妖孽,以正朝纲。”

惠帝言道:“皇宫浩气长存,何以有妖孽作祟?”

张道陵回道:“陛下乃真龙天子,自有龙气护佑,妖孽虽不敢近,然借他人之势,乘机蛊惑,久而为之,大祸将至。”

惠帝笑道:“道者危言耸听,这宫中内有守卫,外有文武,戒备森严,到处有人,不比深山老林,妖孽何以遁形藏迹,先生此言差矣。”

张道陵笑道:“妖善变形,藏于人中,凡胎肉眼,亦难识得,我有诗为证:”

暮收云天人相顾,清风对面难识颜;

世上尽有真妖魅,不在品相在心间。

朝堂上,左班有一人闪出,乃侍中张华,禀道:“昔日先帝在时,有南极仙翁临凡,言宫中出了妖怪。如今又有道者说及,为臣以为,妖孽之事,无论有无,何不信之,如今张道人在此,恰好降妖。”

众臣皆附和,独贾后不以为然,心道:“张泓道术高深,且随我久矣,亦不听说宫中有妖,此张道陵大言不惭,倒要看看如何本事?”

不待惠帝说话,亦道:“先生既说有妖,妖却在哪里?若查不出形迹,定治欺君之罪。”

张道陵正色言道:“小妖在野,祸予方圆;大妖在朝,危及社稷。此妖不在远处,便在这朝堂之上。”

言出,众臣哗然,当驾官护卫天子左右,惠帝颤道:“道者还不快快降妖。”

张道陵望一眼右班,道一声:“孽畜,还不现出原形,更待何时。”

右班之中,早有一人,浑身发抖,神色仓皇,原来便是张泓。张泓见天师驾到,心知不好,欲溜之大吉,畏于众目睽睽之下而作罢,当下天师道明,无法掩饰,情急之下催谷纳劲,只闻“噗嗤”一声,一股黄烟腾起,霎时弥漫开来。众臣目不能视,晕头转向,正在慌乱间,忽有金光陡现,平空升一霞冠,那黄烟本是滚滚肆虐,顷刻聚为一团,收入霞冠之内。原是天师祭起平顶冠,登时殿上清澈见明。此时,有人叫道:“张大夫不知所踪。”

群臣循声望去,果真不见了光禄大夫、五营校尉张泓,只一件袍服散落在地,面面相觑,不知何故。贾后颤声问道:“先生所说妖孽,莫非乃是张泓。”

天师打一稽首,应道:“正是,此人非人,原是云台山上一貂鼠,有缘于我座下听讲,修了些道术,不想下山之后,贪恋红尘,化名张泓,借势入朝,惹下种种因果,如今现了原形,逃出宫外,贫道这便收妖,今后望陛下开张圣听,廓清朝纲,以安天下社稷。”

随即,祭起平顶冠,那冠嘤嘤作响,盘旋至惠帝天灵之上,射下一道金光。惠帝只觉天灵有一物破出,登时一片清明,再抬首看时,金冠已回天师手中,又见天师身形渐渐隐去,片刻之间,无影无踪。贾后默然不语,众臣皆是惊惧,一时朝堂私语窃窃,莫知所措,不提。

且说张泓原形已露,仓皇逃出,一路鼠窜狼奔,慌不择路,到了一处山门,抬眼一望,心下大喜,原是回了云梦山,心道:“此山万壑千岩,山长水远,隐匿其中,天师必寻不到我。”

正当此时,空中一声传来:“孽畜,哪里去。”

张泓大惊,撒开四腿,七拐八拐,寻到一处洞前。那洞口高七丈,宽七丈,玉润璘珣,气象万千,又有寒风凛冽,呼啸而出,其内乌漆墨黑,伸手不见五指。张泓知天师在后,心中着急,不假思索,赶忙钻入洞内。初始那洞尚平坦宽阔,愈往里走,愈发崎岖曲折,狭长窄小,身子腾挪不开,不得不猫腰而行,约有半柱香工夫,忽见前方似有光亮,寻思:“这洞穴也怪,既无岔道,又无岩石,只是一径直走,不知通往何处?前方光亮,似是尽头,且待我看看。”

走了两步,洞内已是狭小至极,张泓匍匐在地,缓缓上前,那光亮愈加夺目,好容易到了跟前,将头一探,豁然开朗,原是一片苍穹,好景色,有诗为证:

无分天地,渺渺茫茫。星河放霞彩,日月竞流光。沧海藏玉落翠盘,飞云吐丹虹叠浪。龙出尘,凤起霜,仙音寥寥;鹤如雪,龟呈祥,碧雨遥遥。不是人间,却胜人间。又见春一色,江山更万象。大道通达为自然,鸿蒙初辟是穹苍。

张泓见眼中美景,惊愕万分,欲往前去,却是不能,再往后退,亦是不可,方觉身子无法动弹,心中只觉不妙,定睛一看,原是头颅已出洞外,然身子却仍留洞内,那洞口与碗口一般大小,卡在脖颈处,前不能前,后不能后。再往下看,原是一条石龙,拔地而起,盘旋而上,立于苍穹之间,自己所处之地,正在龙首之上,不免又是焦急,又是疑惑,心道:“此乃何地?我如何到了这里?”

又有一声传来:“你可记得当日誓言否?”

张泓抬首望去,原是天师来到,听闻此言,方记起下山之时,起了个誓愿:“如违天师之言,愿身子化了虬龙眼。”

心下大惊,问道:“此处可是九天之上,虬龙之眼?”

天师应道:“尚有些眼力,我用阳平治都功印压你在此,你可有话说?”

张泓急道:“老爷在上,小的自入凡尘,未行甚么恶事,不知所犯何罪,望老爷明鉴。”

天师正色说道:“天道昭彰,岂容你在此诓言。我数你七罪:贪慕虚华,离道堕尘,其罪一也;不择明主,助纣为虐,其罪二也;听从妇言,暗害天子,其罪三也;挑拨宗亲,无端造孽,其罪四也;背教纵恶,以伤同门,其罪五也;邪术镇魂,遗祸苍生,其罪六也;为臣不正,天怒人怨,其罪七也。有此七罪,你还有何言?”

张泓默然不语,少顷泣道:“弟子知错,今后诚心改过,志心朝礼,一心向道,不沾红尘,望老爷开恩。”

天师说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既起了誓,岂知真假亦难有改,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言毕,遂祭起阳平治都功印,那印升起,现万道霞光,伴震天雷鸣,如重山压顶,有千钧之势,凌空打下,只打得张泓脑浆迸裂,化为一摊血水。有《御街行.风光难有千日好》为证:

孤楼望断南飞雁,思来去,伤怀远。残云暮雨弄晴天,东风悄拭眉闲。年年如是,如是年年,青上缀红嫣。风光难有千日好,春易休,恨归早。三分颜色若拾得,欲画水阔山遥。芳菲一洗,一洗芳菲,人间景又换。

张道陵长叹一声,收了阳平治都功印,驾云离去,不提。且说上清天弥罗宫,元始天尊坐八宝云光座上,闭目止息,神游太虚,忽见九霄上有一丝怨气,飘来荡去,久不得散,不由稍作停留,又见张道陵来到,遂回神张目,袖袍一拂,眼前现浩渺星空,然三垣不分,四象不全,东方七宿之中,亢氐房心尾箕六宿辉映,唯独缺角;北方七宿之中,斗牛女危室壁六宿交织,虚位却无;西方七宿之中,奎娄胃昴毕参六宿暗淡,觜座陡亮;南方七宿之中,井柳星张翼轸六宿排列,鬼星突兀。

天尊袖袍一笼,卷了星云,命白鹤童子:“唤南极仙翁进来。”

白鹤童子出宫,见南极仙翁道:“老爷命老师进去。”

南极仙翁忙至座前,倒身下拜:“弟子南极,愿老师圣寿无疆。”

天尊说道:“好了,你也起身罢,既已到来,为何不早通禀?”

南极仙翁回道:“弟子不敢打扰老师清净,故等候在此。”

天尊微微颌首,说道:“昆仑之事,已由你主持,如今上得弥罗宫来,可是出了要事?”

南极仙翁回道:“人间自晋武死后,蠢子继位,女流临朝,弟子观三垣之内,星象紊乱,人间又逢大乱,恐坏了我教气运,故向老师请教。”

天尊说道:“燃灯可在?”

南极仙翁回道:“师兄云游四海,不知所踪。”

天尊说道:“前程莫问,明月清风,你且唤众门人至昆仑来。”

南极仙翁忙出宫去,祭瞳云幡起九霄之上,三山五岳、五湖四海尽皆有感。

少间,昆仑山玉虚宫前,白练飞虹,霞云飘展,祥音排袅,氤氲浮蒙。有终南山玉柱洞云中子,九仙山桃源洞广成子,太华山云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黄龙真人,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元阳洞灵宝大法师,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九宫山白鹤洞普贤真人,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阳洞清虚道德真君,纷至沓来,群仙毕集。

广成子望左右道:“不知老师唤我等来,所为何事?”

众仙皆不知,黄龙真人又问童子:“大师兄可在?”

童子回道:“师叔去万寿山已有多日,不在宫中。”

言未毕,忽闻空中有人呼道:“众弟子速接老师圣驾。”

原是南极仙翁到来。众仙闻言,皆伏道左迎接,有童子引道,酌水焚香,元始天尊现了法身,一时玉虚宫琼香缭绕,霞光缥缈,彩雾缤纷,仙乐玄歌,青鸾丹凤,宝节幢幡,有诗为证:

浑沦未判冥妙本,虚无一点结元神;

无因无始无穷极,五行分更先天生。

手拈乾坤判阴阳,脚踏日月开混沌。

顶负圆光聚三花,七十二色披霞乘;

青玄祖炁真上帝,紫虚元皇大道君;

化育群方万仙祖,造物立心掌轮回。

众仙俯伏道傍,口称:“老师万寿。”

元始天尊上了芦蓬,说道:“昔日你等犯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三教封神,众神归位,如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正所谓百年见因果,千年一轮回。西王母蟠桃无收,神仙再临杀罚,大天尊应命,寻炉炼丹,度神仙杀劫。而人间乱象已现,八王乱国,五胡乱华,晋室危倾,华夏多难,天象不明,变幻交替,你等切记,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从今日起,我当闭宫止讲,你等回去,且教众弟子宜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不可为外物所牵,以免生了是非,坏了我教气运。今日唤你等过来,正是为此。”

众仙皆道:“谨遵老师法旨。”

天尊说道:“既如此,你等好自为之。”

遂起身下了芦蓬,众仙起立拱候,只见元始天尊冉冉驾祥云而去。

众仙见天尊去后,来拜南极仙翁,云中子说道:“原来大师兄应老师之命,召我等至此。”

南极仙翁回道:“神仙再临杀罚,本是劫数使然,也是天命,然我观星象,三垣不分,四象不全,人间大乱,恐有损我教气运,故上得弥罗宫问道老师,方召你等至此。”

太乙真人道:“大师兄所言极是,我看那紫薇垣中,紫气沉沦,周星闪耀,众生不听道讲,人间争杀不止,也是可怜、可悲、可叹也。”

南极仙翁又道:“老师有言,大老爷寻炉炼丹,自有炼丹之人辅佐人主,我等切要谨记师命,莫轻惹红尘,以生是非。”

众仙皆道:“谨遵老师之命,但凭大师兄吩咐。”

南极仙翁说道:“你等且回去罢。”

众仙辞别,纷纷驾云而去。按下不提。

且说张道陵进宫除妖,张泓畏惧逃走,朝堂一片哗然,有臣子私下议论:“妖生怪出,浊乱朝廷,为国不祥。”

也有人言:“张泓素来仗恃皇后,如今却为妖怪,莫非皇后以妖术,惑于天子。”

一时人心惶惶,风风雨雨。贾后亲信遍布朝中,如何不知人言,却也心疑:“莫非张泓果真妖怪?”

又转念想:“管他是人是妖,张泓助我,纵是妖怪,又有何妨,只是那道人来此,张泓离去,不知祸福凶吉,如这般走了,今后教我如何是好?”

思忖半晌,也无结果,心中不免郁烦,即传左右:“唤黄门侍郎潘安进宫。”

左右接旨,即刻出宫,约莫一个时辰,左右引一碧玉男子进宫,不知这男子何人?贾后唤之何事?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