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什么叫名医风范 > 第170章 双项目

第170章 双项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郑教授的团队众人,瞬间兴奋起来。  立即就有好几个人,主动申请要做这台手术。  他们太期待用丰范的这款吻合器、闭合器了,都想第一时间去试试,到底用起来如何。  郑教授当然也想亲自上场做,他也想当主刀,但这次测试的,是普通水平的医生,用丰范这两款吻合器、闭合器的效果。  最终,郑教授从他组里,选出了水平中等的三人团队,一名主刀,两名助手,完成这台手术。  ……  确定人选后,开始协调病人。  庞本然主任很快给协调到了一例病人,是和平医院本院住院部的病人。  可当病人资料一发过来,丰范看了几眼,便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  “这例病人,有点问题。”

丰范一发话,众人都是一愣。  以往,上面给协调的病人,丰范都比较满意,都是直接开始实例手术的,这次怎么回事?  郑教授小组挑选出来的手术团队,也是疑惑的看过来。  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啊。  他们这两天,仔细的研究了新式吻合器、闭合器,关于这两款器械适应症的病人,他们也是背的滚瓜烂熟了。  再和眼前的病人做对比,应该是挺合适的才对啊。  庞本然主任也疑惑道:“怎么了,是协调的病人不适合吗?”

这协调工作,一直都是他来做的,也都做的比较尽心,从来没出过什么差错。  丰范道:“不是协调的病人不合适,而是病人的诊断有问题。”

庞本然主任一听这话,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认真起来:“怎么说?”

丰范:“我觉得,病人不像是早期胃癌。”

此话一出,包括庞本然主任在内,现场的所有人,脸色都是微微一变。  误诊?  这可就严重了。  郑教授、庞本然主任等人,都直接就拿起病案,开始仔细翻看起来。  他们决不允许一例误诊出现,这是毁掉他们名誉的事情。  那支被选择出来的手术小组团队,也开始仔细研究病案,可即便他们怎么看,都看不出这有误诊来。  “丰组长,郑教授,这例病人的胃镜显示底部占位并溃疡,CT也显示胃底壁增厚,考虑胃癌伴腹膜淋巴转移。”

小组主刀疑惑着开口。  “这怎么看,都指向了胃癌啊。”

旁边助手也道:“增强CT也显示,贲门胃底部增厚,并且代谢异常活跃,一般都是胃癌,并且多个淋巴结肿大,才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不止是胃底胃癌,可能还有淋巴转移。近一年来,体重也下降了20斤。”

两人说的,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胃癌。  但丰范微微摇头。  旁边水平更高的郑教授,也一直在盯着病案研究,一时间没有开口说话,似乎也发觉出了一丝不对劲。  庞本然主任道:“丰组长,这病人,不是早期胃癌吗?”

丰范摇头:“胃组织病理活检,并没能明确诊断。”

病理活检,是确诊是否是胃癌的“终极”判断方式,其他的方式,都只能算是辅助。  现在的情况是,各种辅助影像学检查,全部都无一例外的指向了胃癌。  可这终极判断方式病理活检,却始终检查不出胃癌来。  旁边的小组团队主刀,低声嘀咕道:“这病理组织活检,也是有可能出问题的嘛,我们经常也有病理组织活检没事,但确实就是胃癌的。”

助手也点头道:“毕竟病理组织活检,是有误差的,它下去穿刺的那一块小组织,或许就是正好是正常组织,恰巧避开了癌变组织呢,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其他众人,也都微微点头。  这就像是一个发霉了的土豆,并且,是在一个看不见的密封的黑箱子里的土豆。  你想看它是否发霉,你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一根针,伸到箱子里去,刺出来一点点部分,看看这部分是发霉的,还是正常的。  这就是穿刺活检的原理。  有些时候,穿刺出来的正好是霉变的部分,那你知道这颗土豆确实是霉变了。可有时候运气不好,穿刺出来的恰巧是正常的组织,那你只能说穿刺的这部分是正常的,但这整颗土豆是否是霉变的,你也没办法确定。  这就是这名主刀和助手的理论依据。  但丰范,却是依然摇摇头。  “胃底部占位,除了胃癌之外,还得考虑腹腔、黏膜炎伴坏死性溃疡,甚至胃结核。”

旁边的郑教授开口道:“这些确实构不成胃癌的确诊性诊断,但胃结核?”

他疑惑道:“胃结合一般都会出现午后低热,盗汗,消瘦,乏力,这些结核中毒的症状。”

“这个病人,资料上写着消瘦和乏力,但却不是低热盗汗,反而是高热,无盗汗。”

“另外,胃结核的多发部位,是在幽门、幽门前区、胃体小弯侧,但这例病人的占位性是在胃底贲门处。这和常理不符。”

丰范微微点头:“你说的都对,不过,这些都是通常情况,特殊情况就不适用了。”

郑教授哑然,还真是这样,也不反驳了。  其实在他看来,这例病人,是胃癌的可能性有百分之五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则是炎症、脓肿等等情况。  丰范说的胃结核?大概只有百分之五的可能性吧,实在是太低了。  无论如何,丰范和郑教授这两位主事人,都认为这例病人,大概率是误诊了,至少应该不是胃癌。  丰范:“我建议,让病人做一个腹膜后肿大淋巴穿刺活检。再做个TBDNA辅助判断。”

郑教授也微微点头。  这种穿刺活检,相当于是“直捣黄龙”式的活检。  即对一个有可能是发霉土豆的黑箱子里的土豆,直接对它的最可能病变的核心地方,做一个穿刺活检。  这相当于是是直接去往最深处了。  当然,做这项检查,相当于是一台小手术了,也得取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才行。  病人被推离了研究院。  只有等病人查清楚后,才能继续了。  最终,病人的检查结果出来。病理穿刺显示,肉芽肿性炎性坏死,TBDNA显示阳性,这个病理结果,不支持胃癌,却是支持胃结核。  和丰范的诊断一致。  这下,那些坚持是胃癌的年轻人们,全都呆了,丰范竟然分析的一点都不差,这诊断水平,直接高出他们一个大层次啊。  你说你手术做的好就算了,怎么诊断辨别也这么厉害啊!  郑教授等人,也都是露出恍然之色。  同时,内心中也生出了几分钦佩。  他们当时,虽说也怀疑不是胃癌,可也不敢确定,就是胃结核。这说明丰范的辨别诊断水平,确却是要比他们还要高。  病人和家属得知不是胃癌后,也是大大的松了口气,只要不是胃癌,他们终于是少了许多担心,胃结核的话,只需要开些药吃就行了,连手术都不用做。  医生只给他们开了四联抗结核的药物,应该就能治疗这胃结核了。  ……  没了病人后,只得再次协调新的病人。  而这次,庞本然主任更加仔细了一些。  总不能接连两例病人,都正好找到误诊的病人吧?  那就真让人笑掉大牙了。  这丰范的项目,本来就受到无数人的关注,这次的器械吻合器,很多家医院和单位,甚至医学会的领导,科技人才中心的领导,都在看着这里。  这次协调的病人,是误诊的情况,肯定是传回到那些领导们的耳中了,这就已经让他们和平医院有点丢人了,绝不能再发生一次了。  ……  在协调病人的这个空档,丰范琢磨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我的成就目标,下一步是成为亮点成员。”

丰范回想了一下成为亮点成员的评判标准。  他在尖端成绩上,靠着这两款闭合器、吻合器,应该是能拿下了。  那么,最好再加上一个长期的大型项目成绩。  这种项目的关键,不在于其中蕴含的技术有多创新,有多先进,而在于这种项目必须够大,时间跨度也要够长,如此来展现丰范在大型项目、长期项目上的能力。  亮点成员评判,是一个综合性能力的评判,需得方方面面都强才行。  那么,这个长期大型项目,做什么方向呢?  丰范琢磨了一下。  任何医学临床领域,难度最高的,并且有普遍性的,都是老年人病例。  老年人因为体弱不耐,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等等原因,导致老年人手术会比较难,也比较危险。  行业内有个公认,能把老年人群体的手术做好的专家,那必然实力不俗。  “就做老年人胃癌权威切除术了。”

丰范定好了这个长期大型项目的方向后,找到研究院的高层领导,庞本然主任。  “你想再开一个新项目?”

庞本然主任愣住了,不就是你给协调病人时间长了点么?你这就不耐烦啦?  “丰范,你身兼两职,两边都想出成绩,怕是会两边都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庞本然主任苦口婆心的劝解道:“做医疗科研,最好还是专注于一个项目,专心做完,再开启一个新的。像是郑教授、冯教授他们,都是如此。”

“之前也有人,尝试过同时兼顾两个医疗科研项目,但最终,往往都是精力分摊不够用,两边都无限期拖延,大大拉长了项目时间。”

丰范微微点头,知道庞本然主任这么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  医疗科研工作,除非你是在某一个项目上,直接被卡住了,暂时性的放弃了,才会去转另外一个项目,否则,肯定是专一的做一个项目更好。  毕竟人的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  别说医疗科研工作了,就是普通人的日常中,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需要一段时间内,高度的专注度才行,否则一会儿搞搞兴趣,一会儿玩玩游戏,一会儿娱乐出游,那必然是会大大拖延你出成绩的效率的。  但丰范不是一般人。  实际上,要不是因为下面执行的人效率太慢,他现在就能把项目直接出成果,直接完结。  他脑海里的东西,足以让他完成项目了。  丰范道:“庞主任,我懂你的意思,不过我做的这个新项目,有点特殊。”

庞本然疑惑道:“怎么说?”

丰范:“我想做一个关于老年人胃癌权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做一些总结和一些改进,包括理念上的和技术上的……”  丰范把他的大致想法说了一遍。  “总之,这个项目的难度不会高,但是比较耗费时间和人手。”

丰范这么一解释,庞本然就明白过来了。  丰范这是要做一个难度不高,但是耗费大,规模大的低难度大项目。  如此类型的“兼职”,倒是也不会占用丰范太多的研究精力。  “这样,我让郑教授、冯教授他们,都出点人手来帮你。”

丰范露出笑容:“那就太感谢了。”

这么大的项目,是需要很多人手的,光靠丰范组里的那些人可不够。  庞本然明显是明白,丰范这是要奔着亮点成员的目标去做了,所以帮忙也很是彻底。  这个项目,名义上是放在丰范名下,但实际上,却是庞本然调动整个研究院的力量,来帮助丰范完成。  一个新的项目,很快起航。  这次的项目成员,牵扯到了六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都分出来了五到六人,给到了丰范手里。  并且还拉来了郑教授组里的一个副组长,冯教授组里的一个副组长。  有这两个副组长在,也有人帮着丰范,指挥着整个新项目组的运行。  能让丰范有更多时间“脱产”,把他的聪明才智,集中运用到“欣宽吻合器、闭合器”上。  在庞本然主任看来,每个人的时间成本都是不一样的。  像是郑教授小组里的那些个副组长,成员们的时间,就没有丰范的来的“精贵”。  丰范的时间,那是可以产出高端技术,产出新意点子的。这是无可替代的。  而那些普通成员,就只能做一些“执行”层面的事儿,是可以替代的,这批人不做,换一批人就是了。  于是,在庞本然主任的亲力亲为,大力帮扶下,丰范的第二个大项目,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