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帝君 > 第七十四章 公众的共识

第七十四章 公众的共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时候他心中也有余悸,反击太凌厉了,根本就没有给萧镃任何回旋的余地,一个清流,最终被人挖了道德的根,那么还有什么前途和发展?以后想要和这郕王殿下作对,恐怕不能有一丝道德的瑕疵,否则必将遭受到反攻倒算。但是这世间又有几个圣人呢,以前士林掌握着话语权,像这样的攻击根本就翻不起浪花。现在舆论掌握着舆论的牛耳,又有锦衣卫等暗助,可以说任何人都没有了隐私,清流之路已经走向了没落。正如后世,当网发展起来,一大群公知靠着表演、演带节奏,迷惑了很多人。但当网络发展起来以后,公知们就进入了黄昏,现实是最好的老师,公知是最好的反面教材。公知表演的越充分,暴露的就越彻底。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已经成为公众的共识。文人们利用舆论来压制皇权,利用舆论来掩盖他们肮脏的勾当,朱祁钰绝对不会妥协。文章在朱祁钰写完之后,商辂就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朱祁钰步子太大,太急,这样一来他会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公敌,劝他再隐忍一段。但是朱祁钰却一刻都不想等,虽然隐忍会让他汇集更多的力量,但是百姓却要多捱几年苦日子。朱祁钰要开现代大学,势必会动了读书人的奶酪,到时候文人势必会众口交攻,反正避免不了斗争,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辛苦百姓?如果自己不旗帜鲜明的亮明立场,又有多少人会选择读大学呢?这些人说得好听一点,是封建的卫道士。反过来说,他们就是社会发展的绊脚石。更何况,文人中也不是没有风骨的,也不是没有清醒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还是占少数。朱祁钰认为只要他登高一呼,势必会聚集一批真正为国为民的读书人。就如李贽,哪次讲学不是万人空巷?连一个土著都有这样的豪气,朱祁钰岂能敢为人后。所以朱祁钰借着萧镃的事情,吹响了向文人或者说那帮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们进攻的号角。叶茂才等人扶着萧镃离开了雅间,苗衷却将报纸拾了起来细观。王一宁走在狭窄的步道上,两侧的六部衙门纷纷传出争吵的声音,仿佛让人置身于闹市。各衙门出进的官员,看到王一宁纷纷施礼,然后每个人都放慢脚步,好像等着王一宁发话。有各别官员看到王一宁,纷纷缩了回去,隔着大门偷偷的窥视着王一宁的动向。王一宁暗暗摇了摇头,仍然安步当车朝着内阁的方向而去。虽然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是王一宁内心中却翻江倒海,他知道今天各部为什么会如此。那些文章他都看了,虽然尖锐,但无不切中时弊,他内心虽然对文官体系有怨气,但作为文官体系的一员,却无能为力。文章仿佛让他吐出了心中的块垒,但是情绪宣泄过后,他又紧张起来,这些文章岂不是一篇篇檄文!在他看来,郕王殿下永远都是谋定而动,为什么这一次竟然公然向文官体系发难。难道难他就不怕文官体系强大的反弹力量。要知道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文官体系已经做大,原本高高在上的皇权早就被文官体系压制。孙太后也曾经奋起过,亲政后亲手将自己的老师打倒,但是最终却仍然没有挣脱束缚,现在已经朝着自己老爸的方向走去。连太后都搞不定的事情,他郕王殿下为啥要逆天而行?看各衙门的争吵,恐怕大风暴正在酝酿,自己这个首辅恐怕又得首当其冲。本来随着郕王殿下步步为营,政坛越来越安稳,事情的走向已经向着郕王殿下有利的方向进展,为什么?直到走进内阁王一宁也没有琢磨透,不由叹了一口气,好日子恐怕是到头了。陈循戴着老花镜正在看奏折,见到王一宁进来,将老花镜摘下来放在桌子上,扭过身来道:“汝默,昨天的舆论你看了没有。”

王一宁默然点头。陈循摇了摇头,无奈的道:“这舆论可算是捅了马蜂窝,我看下面群情激奋,是不是让舆论停刊?”

王一宁苦笑道:“以什么名义让人停刊?人家也不是乱说,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时弊。”

“那萧镃文章写得极好的,对自己也是要求极高的,不就是接受了些投献,全天下的文人又有谁没有这样的事情?听说吐血了,不少名医都看过了,但是人啊,最大的病痛莫过于心死,好好的一个人才就这么废了。”

“他上了不少捕风捉影的折子,要知道他可不是言官,可以风闻奏事,现在人家反击,证据确凿,夫复何言?”

陈循也只能无奈的摇头,不再言语。王一宁依着坑边坐下,带着疑问的语气道:“最近萧镃忙着弹劾孙玉飞,也没有去寻郑家的麻烦,这舆论怎么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出?”

陈循眼睛闪着精光道:“汝默听没听过百晓生点化小刀刘这个事情?”

王一宁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听过。“怎么回事?”

“这是最近京师中传播的小道消息。那小刀刘本是家传的净身手艺,但是随着朝廷严行禁止这个事情,他们家就渐渐没落了。不过他们也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只能偷偷摸摸的搞净身,赚点花销。前段时间他们承接了一桩业务,不想那净身的孩童本是家中独苗,只是被他人蛊惑才做了傻事。其实那孩童家里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也算殷实之家,根本就和那些为了改变命运的穷苦人家不同,所以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烦恼根已去,可没有后悔药吃,那孩童又是自愿,所以家里人哭天抢地也没有用。这时候百晓生出面了,说事已至此,断肢不能再生,让那家长调理身体,趁着年轻再要孩子。那孩童他来教导,未必不能成为下一个太史公。”

王一宁皱了皱眉头道:“这件事情很平常啊,都传到你的耳朵中,仅仅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