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你呢? > 李白六

李白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生死考证关于李白的出生地,唐人所撰李白身世资料,最可信者,除魏颢、李阳冰分别为李白编集所写的序文外,再就是刘全白、范传正于李白身后为他写的碣记和碑序。“白本家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

(魏颢《李翰林集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李阳冰《草堂集序》);“君名白,广汉人。”

(刘全白《唐故翰林李君碣记》);“神龙之初,潜还广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祖母梦长庚而告祥。”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魏称绵,李称蜀,刘、范称广汉。实则地点相同而有详略之别,魏、李、范三人均指明李白生于蜀中,为蜀中绵州(汉称广汉)人。20世纪70年代,郭沫若提出“碎叶”说。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李白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普遍采纳李白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的说法。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也有说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发疾病而死(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单纯的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身世之谜关于诗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当时就讳莫如深,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对其祖父、曾祖父,史料无一记载。李白自己很少谈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远祖,讳言近亲,闪烁其辞,故布疑阵。尽管如此,还是有人从历史的尘幕中看出了蛛丝马迹。最早提到此事的是唐梓州刺史于邵,他最早在李白故里立碑纪念,接着提到此事的乃宋人杜田。明末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载有碑文内容:“白本宗室子,其先避地客蜀,居蜀之彰明,太白生焉”。关于家世问题,第一种说法为李白是李暠之后。第二种说法是李白为李贤、李穆之后。第三种说法为李白是李抗之后。刘伯涵认为李白应出生于陇西李氏的一般平民家庭。第四种说法为李白是太子李建成之后。徐本立《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一文认为李白应为太子建成玄孙。第五种说法为李白是李瑗之后。徐本立在写了《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后,很快又发表了《李白为李渊五世孙考补正》,认为李白也可能是李瑗的后代。第六种说法为李白是李轨之后。周维衍认为李白是与李渊抗衡失败被诛的李轨的第四代或第五代孙。第七种说法为李白是李伦之后。胥树人的《李白和他的诗歌》认为李白是陇西李氏丹阳房始祖李伦之后。除汉人说以外还有非汉人说。范伟的《关于李白氏族的研究》认为李白是汉之苗裔、胡之身躯的中原和北地的混血儿。陈寅恪断言李白为"西胡族类之深于汉化者"。陈寅恪的考辨既是基于实证经验,也鲜明体现了其中古历史研究中所持的种族文化观念。詹锳、松浦友久等人亦认同此说。胡怀琛、幽谷更力证李白“突厥化”程度很深,是“从碎叶突厥家庭中出来的”。此外还有杨宪益等提出“李白是氐人”等等。出生地李阳冰《草堂集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两文叙述李白出生都在“逃归于蜀”、“潜逃广汉”之后,所以历代都认为李白生于蜀中。但李白在肃宗至德二年写的《为宋中臣自荐表》中却说:“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

至德二年57岁,其生年应当是武后长安元年,至神龙初迁蜀时李白已5岁,显然不可能生于蜀中。197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出生于中亚细亚的碎叶城”,其位置在今哈萨克境内的托克马克。郭沫若的观点得到众多学者的响应。进入80年代,学界展开了对李白出生地的大讨论。将各家所持的论点按地域划分,可分为以下四种。首先是蜀中说。郑畅《李白究竟出生在哪里》认为李白于神龙元年出生于绵州昌明县青莲乡。王少志、蒋志、裴斐也持蜀中说。其次是条支说。刘友竹《李白的出生地是条支》和康怀远《对〈李白出生地是条支〉的一点补充》认为唐代条支的地望在今阿富汗中都一代,其治所就是昔之鹤悉那,今之加兹尼,在唐代时属安西大都护府管辖。[29]第三是焉耆碎叶说。李从军《李白出生地考异》(《李白考异录》)谓李白出生于“焉耆碎叶”,即今新疆境内博思腾湖畔的焉耆自治县和库车一带。王耀华《关于李白出生地史料的辨析》也认为李白的故乡应是安西的焉耆碎叶。四是长安说。刘开扬《李白在蜀中的生活和诗歌创作》认为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称“奔流咸秦,因官寓家”的“咸秦”指长安,由此推论李白生于长安。进入20世纪90年代,关于李白出生地的讨论仍在继续,且探讨的角度有所拓展。周勋初《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断》认为李白父子三代的名字全都暗示了李白一家来自西域,并寓其本姓“李”;又从李白为死去的朋友吴指南实行“剔骨葬法”(又称二次检骨葬)一事出发,认为这与他接受突厥文化或蛮族文化的影响有关。王伯奇《李白的籍贯探讨》从籍贯的概念入手进行讨论,结论是只有山东才是李白的籍贯。综合以上众说可知,关于李白出生地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蜀中说”与“西域说”两种观点上。不论是哪一种说法,所依据的基本史料不外乎以下几种: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与韩荆州书》,李阳冰《草堂集序》,魏万《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刘煦《旧唐书·文苑传》,宋祁《新唐书·文艺传》。虽然基本材料相同,结论却差异甚大。为此,李家烈《李白的家世与生籍考辨》一文从李白生平史料的存世状况出发,认为基本材料的诸多不实之处动摇了它们的权威性,因此,在未发现新见史料的前提下不宜急于创立新说,立足于对已有的史料进行重新检讨和反思才是谨慎和理智的做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