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十四棱面 > 七、基站(四维绿 时间 甲四)

七、基站(四维绿 时间 甲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分明是一根巨型“擎天柱”,无法估量它的直径,柱体将所有的“视角”挡得严严实实,无法见到它的边缘,更不知道它的高度。它飞速地旋转着向天穹延伸,似乎无穷无尽。巨大的柱体并非实体,似乎由碧绿色的气流组成,它们骇人地翻滚着,旋转着,呈螺旋状向上飞速地盘旋。我刚从惊恐万状中解脱出来,胸中的“气血翻涌” 还没平息,又被眼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幕骇得呆若木鸡。 “这是什么?”

我喃喃地问。“粒子喷流柱呀。”

褚君像附在我耳边说道,“这玩意儿一时半会和你说不清楚。怎么,吓坏了吧,放松点,老弟。”

他有些得意地笑了。“怎么说不清楚?”

我反问,“你不是素有‘深入浅出”的本事吗?”

“看你那犟劲!”

他调侃道,“就简单跟你这么说吧。地球上的天文物理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球状凸出部分推测的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 1 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主要是年龄大约在 100 亿年以上老年的红色恒星。中心区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这个推测有一半基本准确,但另一半就扯淡了。不错,银心的体积其直径为五万光年,厚度为两万光年,中心区域大约有三十万颗老年恒星,其中红巨星占绝大多数,大约在 25 万颗左右,其他为白矮星。不过,白矮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它们的命运大部分都会被银心黑洞吞噬。但数十万颗红巨星不断爆发所产生的大量的物质被抛出体外。其中一部分逸出银心冷却成星际物质,另一部分被银心黑洞吸收。“褚君提高了声调,语气越发嘚瑟起来:“问题是,被黑洞捕捉的所有恒星物质都是高速运行的高能粒子。这些大量的高能粒子在彼此强烈碰撞中产生出来的量子态波函数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反物质或暗物质粒子的加盟。也就是说,在三维时空中,宇宙星际空间的反物质或暗物质总是游离于经典物理微观空间之外,它们和原子内部各基本粒子的关系处于不即不离状态之中,甚至不参与原子内部的各种运动。但是,当原子内部的粒子处于高速高能状态之中时,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全部基本粒子都会和高速高能的所有粒子运动产生对撞并形成各种组合。位于法国和瑞士边界的地下深处的地球最大的强子对撞机于 2012 年在质子对撞实验中证明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实质上揭示了暗物质和反物质粒子进入高速高能粒子运动的通道。遗憾的是强子对撞机对宇宙间粒子高速高能运动的模拟规模实在是太小了,比如这台对撞机四个主要实验所这些年来发生的质子碰撞次数总共大约为 39.5 万兆次,每次实验会有 300 多万亿个质子沿着加速器的两个束管环绕,但这些质子的质量极小,即使将这台强子对撞机十年内所对撞的所有质子加起来,其质量也不到一微克。而宇宙规模的高能粒子对撞运动无论在对撞次数上还是质量上都是一台大型强子对撞机的亿亿亿万倍。因此,三维空间机器模拟的高能粒子运动几乎永远无法揭开其运动奥秘的一角。”

“你慢一点,我怎么不大听得懂?”

我一头雾水,但又不想自损自尊心。“已经通俗得不能再通俗了。”

他讪笑道,“这么跟你讲吧,一句话,当暗物质和反物质成宇宙规模和高能粒子运动相结合时,就会创造出新的宇宙时空,即三维以上的宇宙空间。但这种创造全部是在黑洞内部进行的,而三维以上宇宙空间的区分,比如四维、五维、六维、七维空间的形成,据初步考证很可能是由高能粒子和反物质、暗物质粒子对撞后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组合决定的,或许同时也是一个正反粒子运动由高温高能的峰值逐级递减的过程。当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个推论。可见,地球物理学家们对黑洞的内部结构尽管没有妄加推测,但他们将黑洞看成为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的奇点,至少在对黑洞的认知上是十分粗浅和幼稚的。实质上黑洞是通向宇宙多维空间的通道。如果说每一个大的星系都有一个黑洞的话,那么银河系大约有五十个左右的黑洞,其中每一个黑洞尽管大小不一,但它们都包括着一个宇宙多维空间。因此,黑洞内部的结构并非地球物理学家们想象的那样可能就是一个高密度质量的秤砣。不是的,那个世界精彩无比,瑰丽壮美,妙不可言。”

我惊骇莫名,暗暗佩服褚君的“渊博”,但又十分地不甘心,我想这套理论显然是他从爱因斯坦、霍金等人的最新发现中贩来的。想到这里,我内心的妒火平息了许多,不由悻悻地说:“老兄,别扯远了,先说一说这根粒子喷流柱是怎么一回事?”

我仍然好奇。“上面不是说过了吗?是黑洞吸积以红巨星抛射物为主体的星际物质的场所,被霍金命名为粒子螺旋基站。”

他居然有点不耐烦了。“这我知道,我是说为什么黑洞吸收体外高能粒子要用这样一根螺旋柱?”

“何止一根?足足有八八六十四根呢。”

褚君夸张地笑着说,“反物质暗物质大规模介入高能粒子运动在黑洞内部产生的第一个多维宇宙空间就是四维空间。在银河系中心黑洞中,这个四维空间表现为一个多棱面的绿色球体,它的体积按照三维空间的尺度大约有五十万个太阳大,球面由六十四个梭面组成,每一个棱面都是一个时空区域。这六十四根粒子喷流柱分别对应四维空间球体的六十四个棱面。至于为什么产生这种对应,里面的情况非常复杂,说了你也不会立即就懂,只能简单地告诉你,这和各种高能粒子和各种反物质暗物质粒子的对撞、组合的不同性质和不同阶段有关。也就是说,这六十四个棱面不仅代表着六十四个不同的时空区域,它们的天体构造、性质、镜像、功能也不相同,但它们同属四维空间,而高维空间的本质特征,就是各种基本粒子高速运动所吸积的所有反物质或暗物质粒子在最初期间所形成的粒子宇宙规模的喷流状态,在经过一定阶段磨合后会达到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气流形态也会因正反粒子的高能反相耦合和量子场的变形而转换成固体形态,当然,这种固体形态和地球人所理解的完全不同。”

“有什么不同?”

我问。“是一种粒子高能运动在改变三维时空时在锁定特殊时区间的沉淀状态。这种固态中仍然是高速运转的粒子流,只是被特殊时区这层“膜”包裹着,在四维空间的天体上是找不到一克诸如三维空间的石头、泥土、金属、矿物质这样的固体的。但是,高温高速运动中正反粒子的耦合具有极为神奇和难以想象的形塑力量。它会形塑出各种三维世界的物质形态,如果加上人类灵魂思子的助力,这种形塑的力量就更神奇了。”

他有点得意洋洋地解释道。当然,他说的这些形同天书,我一概不知,只是心头的妒忌又膨胀起来。不过,我看着“眼前”奔涌的粒子气流像一条绿色的巨龙沿着无际的柱体盘旋而上,却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生前对地球大自然无穷奥秘的顶礼膜拜,和对眼前大宇宙景观的极度震撼相比,简直成了小儿科。此刻,褚君静静地飘浮在我的右前方。他已经恢复成原来的碧玉蝌蚪形体,只是通体绿得更加耀眼。我简直有点嫉恨地问: “你说有六十四根立柱,怎么我连一根都看不全?其他的在哪里?”

“你当然看不全,你所处的位置视界太有限了。”

他说,“这是八号立柱,直通四维天体的八号棱面。那是一个镜像棱面,到那里可以看到基站和四维天体的全景。因此我把它选为我们进入四维空间的第一站。这样的安排你不会有意见吧!”

“你刚才不是说要到十四号棱面吗?怎么又到八号棱面?”

我不由得满腹狐疑。这家伙生前就胆大,一次我们去参观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想观察夜星,硬是让我先回去,他偷偷躲进厕所。据说晚上清场时被保安人员当场捉住,被值班的钟教授好好训了一顿。我这老兄脸皮厚,竟然死乞白赖地黏上了钟教授。结果钟教授不仅让他观察了夜星,还和他做了朋友,后来两人成了忘年交。“怎么?有问题吗?十四棱面是我们的目的地,但今天我老褚决定先去八号棱面逛逛,触犯天条啦?随便你,你不跟我走,就自己去十四棱面!”

这家伙显然又在自作主张、胆大妄为。我虽恨得牙痒,但却无可奈何。我怎么知道怎样去十四棱面?看我不作声,他知道我屈服了,口吻缓和了许多:“决定跟我走了?我让你多见见世面有什么不好?这样,我搀着你,我们平缓地走进柱体中央就可以了。”

褚君说着,向我飘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