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长河情 > 2机密的见面

2机密的见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是个秋末清凉天气。在苏中水乡,京杭大运河之东约18华里的一个普通村落大李庄,村中心土地庙前的空地上,有一群淳朴烂漫的孩子在玩耍。他们个个有着胡萝卜红的面孔。他们背对背,臂弯套着臂弯,交替背起对方,被背起的孩子两脚离地时大声念诵——开、河——挖、沟——老龙王——溜、溜——洪、水——牵着走——大、田——夺丰收——……孩子们的朗诵透露了一个重大消息,一场空前的挖河大戏,将要在江淮大地揭幕。村北乱坟地,有一对年轻男女就在甜蜜而忧虑地谈论这件事。男青年叫李惟宏,拿着一把锄头在坟包间锄草。这里有一大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坟包,坟包中间的空隙长了许多杂草。草大都枯黄了,只有贴地的巴根草,也许多接地气,少经风霜,依然保持着浓蓝色,在锄头亮灼灼的利刃下:“嚓嚓、嚓嚓”地断了根。它们即将进入猪圈,化作最朴素实用的农田肥料。迷信的人一般是不敢来“太岁头上动土”的,怕得罪亡人的魂灵。他不相信这个,觉得这里草多,不来就是呆子。他两只手一上一下对应着握住锄头的木柄,异常熟练地一伸一拉。伸出去,锄头轻轻地擦着地面,拉回来,锄头下沉一点,利刃切入地面一分,于是约两个拳头宽的杂草,连同浮土被铲起。“嚓嚓、沙沙”声跟他的动作同步,连绵不断,像独特的进行曲悦耳动听。他却没兴趣欣赏这个,老想着参军的事。一个星期前他参加了征兵体检,这几天就盼着成为拿枪的战士,去朝鲜前线争一份荣光。赶新潮是青年人的天性,当志愿军保家卫国就是当时最大的新潮。其实,去年冬天他就想报名,被奶奶的眼泪粘住了。奶奶拉住他的手哭得天昏地暗,还伴随着数说:“你六岁就没了娘,是我把你弟兄两个带大的,我舍不得,战场上子弹是不长眼睛的。等我眼一闭,随你做什么。”

他跟着涕泗横流,答应了奶奶。今年夏天,重亲情不管国事的奶奶真的闭了眼,再也管不了孙子的事了。眼下,她就和老伴,还有惟宏娘,躺在这片坟地的西北角。惟宏苦,5岁丧母,8岁那年父亲续了弦。一年后,晚娘生了个儿子。喜欢自己的骨肉,冷落前娘的娃,是人世的常情。他报名参军,继母没有一句话赞同或反对。乡亲们背后嘀咕,到底不是亲身养的。他偶尔听见了也只当听不见。自家管不了,搞不定的事,干脆不想。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加敏感、务实,也多一点自尊、坚强。每回到乱坟地来,他都怕到奶奶、母亲坟墓那边去。好在坟地有20多亩大,他用不着接近那片坟滩,就能轻松地锄几担草。他一边挥锄一边想,要是审查通过了,那天出发?那天拿到枪,去朝鲜,上前线?万一光荣了,她会怎么想?嗐,我想的多了,她真的喜欢我,肯跟着我吃苦吗?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女子爽脆甜美的声音:“惟宏哥,你在这里哪!”

人的声音真是奇妙难测。同样一句话,由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效果往往不同。亲切的声音让人如沐春风,恋人甜美的声音更是干渴时刻的果汁,使人格外惬意而愉悦。“建秀!”

他心里美美地欢呼着这个名字,连忙转身,朝她看去。叶建秀一个胳膊挎着一只竹篮,一只手握着一把小镰刀,在离惟宏1丈远的地方站住。飞快地扫了他一眼,目光落到地面的草上,脸微微红着,顺势蹲下去,放下篮子,割取一棵野麻菜,一边低声问:“听说要挑通海河了啵?”

“听说唻。”

“你去不去?”

“想去。”

“假如通知你上朝鲜呢?”

“你看我是去朝鲜,还是上工程?”

他鼓足勇气问了一句。她排拆了那一点羞涩,爽快地回答:“我当然想你做个最可爱的人。”

她听二叔读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当时还流了泪,一直铭记在心。惟宏脸上一热,心像小马游春似的乱跳起来,忍不住说道:“我想先上工程,有通知就去朝鲜。你想出河工吗?”

“你去我就去。”

再说什么话好像都是多余的。他不好意思地埋下头,心中荡漾着幸福的涟漪。建秀低头挖野菜,一时也想不出再说点什么,不禁又回忆起两个人感情发展的过程。是从那一天开始喜欢这个人的呢?是那年瘦小的他伏在他娘的灵床边大哭的声音和眼泪,让她小小的心灵受到震动,产生同情打下的基础吗?是他跟欺负她的邻庄大孩子打架的勇敢,使她感动、钦佩吗?是他从夏日危险的水塘里救起她的举动,令她感激、感恩吗?是他前年一课不落地参加夜校学习文化的进步表现,叫她羡慕、敬重吗?还是他越来越英俊的外表,吸引她的思念呢?她自己也说不清楚。那次在水塘里,17岁的他游水拉住她的手,把14岁的她拖到岸边,又托住她的臀部,推她上了地面。她是为了采摘一朵荷花,滑进塘里的,塘水足以淹没成年人。幸亏他去自家的旱地摘绿豆路过塘边,要不然,她就变成另一朵荷花了。人没有变成荷花,大约心却变成了莲子,渐渐地由怜生爱了吧。其实是彼此有情,却含苞未放,谁也没好意思点破。惟宏突然想到,女人怕不能上工程,但这刻儿不能泼冷水,还没有想到合适的话,远处有人来,建秀起身走开了。此刻,村子里也发生了一件别样的事情。从土地庙向西60多米,一路3户人家过去,有一座两间小草屋,比别人家退后三四米,没有院子。草屋主人叫丁月琴。因丈夫排行第二,故人称二娘,是个寡妇,才38岁,已守寡13年。她有个女儿,去年嫁在外乡。从此她冷冷清清,独度日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