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夏夜珊珊 > 番外 花溪第一漂

番外 花溪第一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一起,就会有天不怕地不怕的热情。1986年的夏天,在年轻的血气方刚中,叶之凡有了一个美丽的冲动。“哥几个,想不想漂流去花溪市。”

“哎呀,老大,这个想法太好了!你怎么想出来的?”

石园眼睛一亮,立马赞成。“我想,趁咱们年轻,我们是不是能做点别人没做过的让咱们一辈子都能觉得很牛的事儿。想来想去,就有了这个主意。”

之凡说。“那我参加。”

善军举手。“我也参加。”

汪洋也举手。看看只有四人,石园有些生气。“大哥这个提议多好,其他哥几个就不支持吗?”

之凡摆摆手“老嘎达,这件事咱们绝不要强求。第一,从我们安平去花溪,水路很长,地形我们并不熟悉。万一有什么危险,我们没法和家长交代。第二,我们所用的工具应该承载不了太多的重量。所以,举手的几个哥们,一定先回家和家长报备一下,然后我们再做决断。”

“大哥说的很有道理。虽然我们是去冒险,但是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为,安全重要,父母的亲情也重要。”

汪洋赞成地说。回头碰头的结果,举手的哥仨家长都同意了。既然想法可以实施,那么下一步就是研究如何运作。“哥几个,漂流首要的是工具,什么工具最好?”

之凡主持会议。“把木板钉一起行吗?”

汪洋说。“我觉得不太好,板和板之间有空隙,水会上来。因为咱们的路程不近,衣服会弄湿。”

善军说。“汽车里袋怎么样?”

石园说。“什么样的里袋?”

之凡问。“大车的汽车里袋,我哥单位有。我看见过,里袋的粗有将近20公分。咱们可以把两个里袋绑一起。”

石园兴奋地说。“还别说,我觉得汽车里袋可以,但是两个是不是有点少。咱们四个空间有点不够用吧?”

之凡和大家探讨。“那就四个,一人坐在一个里袋里。但是石园,你能弄到那么多吗?”

汪洋问。“能,我问过我哥了。他说想用几个都可以,他已经跟领导打过招呼了。用的多的话咱们可以给点钱。”

“好,里袋解决了。那么怎么做船底呢?”

之凡接着探讨。“我看用厚胶皮吧。我们单位弄弄到一整块黑色的厚胶皮。把它弄来,做船底。”

汪洋说。“这个可取。”

大家都赞成。“基本材料有了。咱们再弄点胶水,找点厚一点的塑料,我们把里袋和船底粘在一起,以免漏水。大家看怎么样?”

之凡说。“可以,咱们就按大哥说的分头去找。”

汪洋说。“好!”

石园和善军说。等材料齐备,哥几个忙活起来,不参加的几个哥们也帮着做船。大家先把八个里袋用结实的绳子绑在一起,又把胶皮底剪成和里袋吻合的弧度,再仔仔细细地用胶水把它们粘合成一体,不留丝毫缝隙。再去找来八根木板,打磨成四副船桨。经过一天的忙碌,漂流船终于完成。为确保胶水干燥,又放置两天。期间,哥几个把漂流用的面包啊,肠啊水呀等路上必备的食材也都买了回来。橡皮艇做好,大家先去花溪河进行了试水。别说,真的还不错,一切准备就绪。下午,聚在一起的哥几个开了漂前会议“哥几个,天气预报说明天是个非常好的天气。今天晚上回去都好好睡个觉,养足精神。明天漂到花溪还不知道用时多久,也不知道路上会有什么困难,所以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大伙儿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之凡大哥讲话。“没有。”

其他人齐声说。“那好,明早各位在家一定吃饱。没什么事散会。明天见!”

之凡。“明天见!”

“哥几个加油!”

其他不去的哥们给大伙鼓劲儿。“加油!”

之凡伸出手,所有手依次落在一起。“加油!”

清晨五点半,吃完早饭的兄弟四人在石园家会齐。不参加的哥们儿也都来了。等检查一切东西准备就绪。之凡一声令下“出发!”

大伙扛的扛,拎的拎,热热闹闹地把哥四个送到花溪河畔。把自制橡皮艇放入水中,之凡第一个上去,其余哥仨陆续上来,把备好物品放好,之凡和岸上的兄弟致意“回去吧!等我们好消息!”

“一路平安!等你们平安归来!你们先划,我们看着你们漂。”

岸上的哥四个和他们挥手告别。“好!”

之凡坚定地说。清晨六点,水面温度还很低。哥几个身穿夹克衫,并不感到热。皮艇在花溪河上顺流而下。“我最大,我先来划桨。旅途还远,大家要保存实力。”

“好的,老大。”

三个兄弟答应着。大哥划桨,兄弟三人欣赏着沿途风光。皮艇一路向东,划出去二里水路,就离开市区沿着花溪河向北驶去。学美术的善军看着路旁的山峦和田野,激动地说“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堪称是一副水墨山水。”

石园和汪洋一起和善军欣赏起来。绿油油的田野后面是层层叠叠的山峦,早晨的水雾弥漫在山间,那构图,那颜色,和善军的水墨画真的很相似。拐过一处急流,之凡努力地撑着浆。小艇在水中左偏右偏地艰难向前。看着之凡费力的模样,老二汪洋说“大哥,咱俩换换手吧,我看你已经累了。”

“好,我确实有点支撑不住了。”

两个人换过手,汪洋划着浆,之凡和和大伙说“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划行,能够看出我们的速度很慢。这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很多。从安平到花溪,七十里路,现在已经快半个小时了,我们才离开安平不远。所以,我们要做好长时间呆在水上的准备。”

“知道了,大哥。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咱们不划桨的人要注意观察河道两侧的路况,以便随时掌握情况,想办法应对。除去主划桨人,坐在最后面的人要把浆放在手里,以便随时帮划。”

“好!”

石园和善军答应着。七点多一点,哥几个就感到越来越冷。这可是七月末的夏天,谁也不曾想在水上会是这种情况。哥几个冻得直打哆嗦。“真冷啊。”

石园哆哆嗦嗦地说。“大伙都划起来吧,不要太用力,保持运动起来就好。”

之凡组织着。兄弟几个不停地挥动着手里的船桨。经过两个多小时,在持续的运动下,稍微缓解了些寒冷。阳光也渐渐暖起来,哥几个终于感到舒服了很多。划过一个又一个村庄,中午时间,小艇才缓缓看到辉春镇。之凡看看时间,对正在划桨的石园说“时间已近中午了,咱们找个合适的地方把小艇靠岸,吃饭休整。”

“好!”

石园回复着。找到一处比较容易上岸的水面,石园把小艇向岸边划去,后面的善军也帮忙划去。哥几个把小艇绑在岸边的小树上,拿出吃的,在岸边一块比较平整的草地坐下来。这时候,天气热了起来。经历了上午受冻和划行,哥几个都很疲惫。狼吞虎咽吃下十二个面包,几根火腿肠,简单填饱肚子,之凡说“咱们在小艇里蜷缩着腿,一上午很辛苦。趁着现在有地方,我们都躺下来稍微休息一下。剩下的行程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还不清楚。大伙积蓄力量,然后再出发。”

哥几个都躺下来,伸伸胳膊伸伸腿,大家仰望着蓝天,谈笑着此次旅程的感想,在地上舒舒服服躺了半个小时。后面的路程还很多,看上午的情形,到花溪不会太早。所以大家不敢掉以轻心。起身去方便方便之后,哥四个又出发了。正午的阳光很毒,早晨的水面异常寒冷,可现在又热得不得了。没有任何防御措施。渐渐地,脸上和后背都火辣辣地热,哥几个都尽力忍耐着。下午五点半多,小艇上的哥几个终于远远看到花溪城。正为快到目的地而高兴。忽然,水流异常湍急起来,小艇似乎不受控制一样向前面冲去。哥几个紧张得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原来这是花溪火车桥下。所有人都挥浆尽力控制着小艇的方向。可是极速的水流把小艇飞速带向前方的桥墩子。眼看着就要撞到桥柱子了。之凡伸出双腿用力一蹬,小艇擦着桥柱唰地向前飞去。四个人用尽浑身力气,终于冲出飞流,进入平缓水域。中午的几个面包早已消耗殆尽。距离市区还有一段距离。哥几个经过刚才的激流,虽然惊魂已定,但是饥肠辘辘加上体力的严重消耗,哥几个已经没有了早晨的那种精力。所以之凡号召大家,除了尽力保持航向,就让小艇进入真正的漂流状态吧。看着太阳渐渐地从高空向西方滑下,哥几个期盼着,期盼着。当最后一缕夕阳被群山遮住,哥几个终于到了目的地。拿出最后的力气把小艇拽到岸上,哥几个瘫坐在地上。从早晨六点下水,到现在,十二个半小时的历程让哥几个终于松了口气。虽然已经精疲力尽,但是毕竟有惊无险。躺在地上的之凡忽然反思说“哥几个,咱们真够幸运的。咱们一路上没有碰到一个钓鱼的。只要一个鱼钩扎到车里袋,咱们就前功尽弃了。”

“大哥说得太对了。”

老二汪洋说。“既然咱们成功完成,起来吃饭去吧。”

石园张罗着。哥几个振作起来,扛起小艇,找了最近一处小旅店把东西安顿下来。因为是水上漂流,哥几个穿的都是拖鞋。从小旅店出来,哥几拖了着拖鞋,找到一处小吃店,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毕竟还是年轻,吃过东西的人立马来了精神。石园倡议“时间还早,来花溪市一趟,咱们去商场逛一圈。”

“同意”大家随声附和。因为只想着漂流,哥几个没带多少钱。来到商场,大家漫无目的地一顿瞎逛。因为已经快打烊了,商场里人并不多。正逛着,一位售货员对石原喊“同志,你的钱掉了。”

石园低头一看,一张五十元大票平平整整地躺在自己的脚下,石原捡起钱来,向身后看了看,笑眯眯地对服务员说“谢谢!”

把五十元钱揣进自己兜里,又简短地逛了一会儿,哥几个出了商场。走出去比较远一点,石园蹦起老高“哥几个,咱们去买吃的。”

大伙迷惑地看着他。“走,跟我去买好吃的,回去和大伙说”哥几个稀里糊涂地跟着石原往回走。在旅店附近一家超市买了花生米、香肠、罐头、烤明太鱼,又买了许多啤酒,哥几个回到旅店。待哥几个都坐下后,石园举起一瓶啤酒兴奋地说“今天我们的壮举应该是感动了老天爷。刚才商场那五十块钱根本不是我的。服务员跟我说完,我捡起来回头看看,后面除了你们几个根本没有别人。”

“小子诶,你挺狡猾呀?”

之凡说。“既然旁边没有别人,又不是服务员的,那就当做是我丢的吧。正好咱们哥几个可以好好搓一顿。”

“来,举起啤酒,为我们顺利完成我们的花溪第一漂干杯!”

之凡提议。“干!”

四瓶啤酒咣碰到一起,四颗年轻的心在激情的迸射中燃烧。第二天,四个人一直睡到自然醒才幸福地爬起来。简单吃过他们的早饭,来到花溪人民公园游玩了一会儿。在湖畔,被昨天的水上烈日晒得跟黑人一样的四个人穿着拖鞋,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蓝黑灰的服装为这次的壮举合了影,纪念这个前无古人也可能后无来者的花溪百里漂流。是啊,他们是幸运的。现在每个大桥上,都会时常看到放海弦的钓鱼人。江畔,三三两两的钓鱼者更是比比皆是。他们当时的车里袋有一处碰到鱼钩,都不可能顺利完成。况且,现在开始孩子们还能有他们那样的热情吗?即使有,家长能允许吗?年轻真好,在这激情燃烧的年龄,让青春更加璀璨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