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明郑日不落 > 第一百四十一章:顺军大将

第一百四十一章:顺军大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郭将军,弃暗投明,实乃明智!”

“全赖郑总兵收留,不然我等兄弟真不知该往何处去了!”

胶州,郑鸿逵正和原原大明柳沟副将,原大顺制将军郭升把酒言欢。  “尽管放心,有本官保你,朝廷不会追究降闯之罪的,只要戴罪立功,为朝廷效力即可。”

“那是尽然!”

郭升是李自成派往山东攻城略地的将领,其人并非顺军嫡系,而是原来的柳沟副将,即直隶延庆州下面的柳沟营。  其人和出身花马池副将的董学礼一同攻略山东,董学礼部甚至南下到了徐州。  如果一片石大战没有发生,按照这个趋势,很可能南明的倚仗江北四镇就要相继投降,转换阵营为大顺当起先锋来。  可惜大顺崩溃的太快,清兵入关不过两个月,就与南明“联手”把李自成赶到了山西河南地界,而留在山东的董学礼、郭升二部就陷入了四面皆敌的境地。  二人自然是要撤退的,不过可能是时间线的波动,郭升在由青州向西撤退的途中,听闻了身处胶州的郑鸿逵大哥郑芝龙受封南安侯的事情,或许是为郑氏钱粮所动,或许是觉得西撤过于艰难,这厮竟然掉头向东,跑到了胶州找郑鸿逵投降来了。  此刻的胶州,小小一座城,却聚集了数万兵马,其中既有郑氏的水师,也有郭升的大军,还有登莱巡抚曾化龙的抚标。  有人来投降,郑鸿逵是万万没有想到的,问清郭升的底细和来意后,对于这样的加盟商,郑鸿逵自然是大为满意,郑氏基本都是福建人,尽管不想承认,但事实摆在这里,福建的兵确实要比北方的兵弱,不管是在体格上,还是战斗经验上。  更要命的是福建没有像样的马!  被闽人吹捧起来的晋江马也就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堪堪能用而已,南方的潮湿闷热气候难有良马,福建的地形更是培养不出什么骑兵。  如果大家都没骑兵那还好,关键一方有一方无,这差距一下就拉开了。  郭升的部队足足有数万,剔除其中滥竽充数的家伙后,也有两万精锐,他们都是原大明的边军,出身边塞苦寒之地,生长的环境就是三天两头打仗的那种,又因为塞外就是蒙古人,所以这些边军也都会骑马,骑术不说高超了,放在福建那肯定是一等一的。  而得了郭升这支部队后,郑鸿逵也要想办法安置对方,把这帮人拉到福建?  不现实,一是气候难以适应,二是福建也没什么需要他们的地方。  养两万大军的钱粮不是个小数目,如果光养着他们不干活就算是郑氏也会觉得难顶。  福建的气候他们都难以适应,更别说南洋了,所以最好是将他们留在北方充当郑氏的打手。  但自己将要离开胶州去瓜州,把他们带去瓜州?  扯淡吗这不是,就算江南的东林党同意,江北四镇们也不会同意。  在郭升来到胶州几天后,郑鸿逵因为如何安置郭升而头疼的问题被郑芝豹的一封信给解决了。  “哈哈!有了!”

...  福建,安平。  黄道周接到朝廷的任命文书,在福建整理完事情后,即准备出发了。  当天的码头上,郑森、赖继谨、庄起俦等门人弟子们依依不舍送别,陈洪谧、蔡鼎、郭符甲、夏雨金等福建官绅也来送行,福建一号人物南安侯郑芝龙与福建巡抚张肯堂同样出面与黄道周告别。  这就是一代宗师的含金量,同样也是南安侯之子老师的含金量!  “吾此去恐难有为,勿念,勿念...”  带着几个同样受到朝廷封官的门人去南京赴任,对黄道周来说确实是个挑战,毕竟江南是东林党的主场,他虽受闽籍士人的支持以及郑氏的力挺,但对于能否在朝堂为闽人搏开一个局面,心中实在没底。  毕竟当年在朝的时候,他就不是一个擅长做官的士人,比起仕途,黄道周更青睐古学。  但时势如此,大潮将他推向台前,不行也得行。  上船,回望,看着岸边停驻的门人弟子,故人旧友,黄道周挥袖伤别,咽咽无语。  “师父去做官了。”

“明俨不去江南吗?”

“不去,太乱,一个人去也没什么用,扭转不了局势,南京的事情是马士英江北四镇说了算,东林党都只能忍着,我去能干什么?”

赖继谨嘴角抽搐:“那师父去你怎么不拦着?”

“师父不一样,他老人家名满天下,就算被排挤了,面子上也是好好儿的,我?南安侯之子?去了跟谁混在一起?南京的那帮勋贵们吗?”

郑森撇了撇嘴:“东林党人们不好相处啊!”

“不尽然吧,令尊南安侯似有雄心,你在江南助师父助令尊一臂之力,不比在福建插手这些生意上的事情好?”

“算了吧,饶过我,江南的事,真不是你我能看得透的,水太深,把握不住。”

见赖继谨如此说,郑森连忙摆手,脸上一副深感后怕的样子让赖继谨感到非常奇怪。  “不过我倒觉得你该跟师父一起去江南的,你是师父的得意门生,肯定能帮着师父打的东林党满地找牙,让我们闽人的招牌响亮起来。”

“为什么一定要和东林党做敌人?不能和东林党齐心协力把四镇扳倒?”

“说这么多其实也没用,明年,嗯,到明年你就知道了。”

在赖继谨面前摆出一副谜语人样子,郑森回到了侯府。  “小郑锦呢?锦儿在哪里?”

“呀!在这里啊!”

“咯咯咯!”

刚一进府,郑森就看到了抱着郑经在地上跑的赖戚憬。  “锦儿快看,夫君回来了,叫爹爹。”

“咯咯...咯咯咯!”

郑经两岁了,已经能够在地上小跑,从赖戚憬手里接过这小子,郑森心中颇有感慨。  不知不觉,来到这里已经足足一年了呢。  ...  送别黄道周去江南任吏部侍郎的第三天,一封从江华岛送来的信件让郑森精神一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