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 >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一百五十八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北有契丹和北汉,南有南唐。宋太祖在位期间,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使国家逐步走向统一.“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为了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赵匡胤重新规划政事、军务和财政三大系统,使其相互平行,另设御史台等机构。宋代官制有官、职、差遣之分。“官”是一种等级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禄位、品级的高低。“职”只是一种虚衔,如学士、待制等,不是职务。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握有实权。根据实际情况,赵匡胤在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在地方上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宋朝建立后,赵匡胤将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赵匡胤为引进人才,设翰林学士若干人,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书,包括宰相的任命、对外的国书等。翰林学士还侍从皇帝“备顾问”,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对国事的建策。“从这几点上能够看出,赵匡胤在针对分权而制,和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统治上是精打细算的,而且他的步骤也是详实有效的。”

“这不仅仅体现出原来还没做皇帝额赵匡胤是一位武将,更应该说是一位儒将,这些思想虽然有下属的规划和统筹,但离不开他的建议和意见。”

“赵匡胤一生经历那么多,自然会留心看那么多。”

“他能够总结前朝乃至历代的优劣,选择较为适合大宋国情的政策方针。”

宋代建国后,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锁院制度:即在考官人选确定后,立即将他们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避免出现考官向亲朋好友泄露试题的现象。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由专人将考生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部分用纸糊起来,再交给考官评判。直到最后统计成绩时,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则即为作弊。誊录制度:即在考生交完试卷后,朝廷雇请一批抄写书手将考卷重新誊录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杜绝“弥封”措施的纰漏。“这就不仅让我们想到了后世的科举制度,乃至其中一些办法已经沿用至今,不得不说,在人才选举这一方面,赵匡胤确实有他的可取之处。”

赵匡胤对有关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黄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建隆三年,赵匡胤令黄河沿岸修堤筑坝,并大量种树,以做防洪时用。因此,素以黄害著称的黄河在太祖在位的17年中,只有十几次溃决的记载,并且都没出现严重的灾害。赵匡胤还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徭役,赋税专收。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握。乾德二年,赵匡胤下过一道命令,就是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赵匡胤澄清吏治,劝奖农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自然对军权很敏感,他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并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禁军选全国精壮充任,赵匡胤最初捡选强壮士兵作为兵样,遣至全国各地,令地方照样召募,后来改为木梃,并规定尺寸,由地方官依样挑选送往京师。当时禁军的标准是琵琶腿,即大腿粗壮者,车轴身,即肩宽腰细者,身高为五尺五寸至五尺八寸。禁军聚集在京师,太祖亲自教阅,加强训练,并给以优于外州的俸禄。禁军约半数驻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数分戍边境及内地若干重镇;禁军每一年或两年必须换防一次,一则习于劳苦免于怠惰,二则因统帅并不随地易防,从而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不得专其兵”的局面。赵匡胤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乾德元年平荆南收高氏图书,以充实三馆。乾德三年平定蜀国,右拾遗孙逢吉赴成都收图书13000卷。开宝九年,平南唐,令太子洗马吕龟祥到金陵,收图书2万余卷,又收吴越图籍万卷。广泛征集民间藏书,规定凡有献书者,视其书籍价值,如馆阁所无,则送学士院试问吏理,堪任官职俱委以官职,如三礼涉弼、三传彭干、学究朱载三人献书1200余卷,并赐科名。通过征集和献书,于开宝中,官府藏书增至8万卷。为北宋官府藏书奠定了基础。“这一系列的政策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还是很难的。”

“赵匡胤不亏是大宋的开国者,单单从这些制度上来看,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明君作为了。”

“这是这么好的理念和想法,若是一直在赵匡胤执政下继续进行的话,那么大宋或许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局面。”

“只不过事与愿违。”

“赵匡胤的皇帝当的太安逸了,这皇帝的位置,自然也引起了他弟弟的好奇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