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摊牌了我签到成了崇祯皇帝 > 第65章 入京

第65章 入京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时间回到多尔衮进入北京的时刻。自李自成在山海关兵败如山倒,多尔衮一面命吴三桂、多铎率领军队追击,自己则率一部分军队,从容入关。多尔衮的这一次入关,并没有如同过去入关一样劫掠百姓,入关之后,所过府县,皆是先见当地官吏,好生安抚,又让他们安抚百姓,出榜安民,并且强令麾下的军队不得扰民,不得劫掠。一路秋毫无犯,百姓也渐渐的没有了抵抗。从永平府进入顺天府,这些被多尔衮安抚的前身是大明的官吏,此时是大顺的官吏们,都还没有意识到,清兵此番入关是来统治他们的。他们现在还天真的以为,吴三桂是来恢复大明通知的,而他们只是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罢了。清兵入关的消息随着李自成败退进入百姓,随即又从北京撤走开始爆发。此时朱由检南逃进入南京的消息也传来,与鞑虏进入关内,朝着京城而来的消息形成了对比。于是大量被李自成所抛弃的官吏,开始南下。到底是京城官员,有着深度的政治敏感,他们知晓清军来了不会离开了,被李自成统治尚且还算是在汉人麾下,可是被满清统治,那就是汉奸走狗,这些官员士大夫们大量的人选择了南下。当然也有一大批人没有选择南下。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多人南下的。主要原因还是朱由检身死,大明朝随着朱由检的死,已经宣告着灭亡。但此时朱由检南逃,回到了南京,皇帝还活着,大明也只是丢了北土,江南尚且没有丢弃,这个时候大明不管是在名义上还是事实上,都不能宣告灭亡。至于历史上大量的官员投清,那也是闹出了一个乌龙。不过从后世的角度来看,这种乌龙在大明朝身上,实属是已经习惯了。当时李自成退出北京之后,明朝的一群投降李自成的官僚自动地出来,以五城御史的名义维持城中秩序,等待关宁兵马到来。城中到处以搜捕“余贼”为名,互相告讦。士民们都在盼望吴三桂大军速来,拥立太子登极。四月三十日下午,忽然满城哄传吴平西伯的关宁兵已经来到北京城外,并说吴三桂有牌谕要京城官民明日上午出朝阳门接驾。实际上谁也没看到牌谕,但是以讹传讹,好像千真万确是吴三桂护送太子返京,从此要恢复大明江山了。城中父老百姓本来对于明朝的二百七十多年江山就很留恋,加上李自成进北京之后的许多措施使他们大为不满,如今一旦听说太子将要返回京来继承皇位,重建大明江山,很多人喜极而悲,不觉哭了起来。大家纷纷地赶制白色头巾,准备好正式为先帝后戴孝。东城御史也赶紧派兵丁保护吴三桂的住宅。还有些士民相约,一起一起地到吴公馆为死了的吴家人焚化钱纸,点燃蜡烛,送去供香。大家都把吴三桂当作了大大的忠臣。此外,这两天来京城一片混乱,许多有钱人家一天到晚惊惊惶惶,也希望吴三桂来恢复秩序。还有一些人,在李自成大军退出北京后,他们赶快向乡下逃去,害怕吴三桂进京以后惩办他们投降李自成的罪。可是一逃到郊外,特别是逃到西山一带,被抢劫的很多。有真正的盗贼,也有老百姓装扮成盗贼的,看见这些做官的平时作威作福,李自成来了赶快投降,李自成一走又逃到乡下,自然要乘机抢劫一番。逃下乡来的官绅人家娇妻美妾遭到强奸和戏弄的事也屡有发生。这些官绅们只好又赶快逃回北京,想办法找门路,以便太子回京后能对他们宽大处理,仍然给他们官做。总之,人们是怀着各种不同的心情,迎接吴三桂护送太子回京。直到此时,大家仍误以为吴三桂是向满洲借兵复国,报君父之仇,并且哄传太子在吴军中,明日将拥护太子登极。有人知道吴三桂在山海关投降满洲的事,但不敢乱说,半信半疑,他们总觉得吴三桂不是真降,只是向满洲人借兵。吴三桂拥立太子是真的,投降满洲是假的。时间在五月初一,北京的官吏们出城,准备迎接吴三桂带着太子回北京来登基,只是他们一切都落空了。多尔衮用罢早饭,离开通州的驻地,动身赴京城。在北京东郊迎接的官绅士民多数以为迎的是太子,是由吴三桂的军队护送前来的太子,于是大家伏地跪接,有的人落下眼泪,呜咽出声。但也有人听见前边奏的乐声中有海螺的声音,觉得不是大明的音乐,心中诧异,偷偷抬起头来,看见来人的装束和打的旗帜都不是明朝关宁兵的装束和旗帜,不禁在心中惊问:“怪啦,这是怎么回事儿?吴平西伯尽管驻在山海关外,毕竟是大明的将军啊,怎么这服色不对?”

再偷眼一打量,看得更清楚:原来这些新来到的将士和兵丁都刮了脸,剃了头,有的辫子露在外面。他们忽然在心中惊叫:“哎哟,我的天,这不是咱大明的人!”

当多尔衮来到以后,大家不知他就是多尔衮,只看见他留着发辫,袖子是马蹄形的,威风凛凛。大家十分惊骇,惊骇得简直说不出话,只是仍然跪在地上叩头迎接。多尔衮在马上没有说话,也不停止,一直来到朝阳门。他只叫一千护卫骑兵随他进城,其余人马留在城外,不许走进城门。朝阳门内陈列着皇帝的龙辇、卤簿,华美非凡,好不气派,这是多尔衮从来没有见过的,甚至想都不曾想到过。那在朝阳门内的众多官员跪地,请他上轿。他用很不熟练的汉语回答说:“我不是皇帝,是摄政王,这皇帝的轿子我不能用。”

一位很懂谄媚之道的文官在地上直起身子说道:“周公不称王,也是南面受礼,不妨乘辇。”

多尔衮对中国历史已经知道不少,也懂得周公不称王的典故,说道:“我是来定天下的,不可不受你们众位的礼,好吧,我就乘辇吧!”

于是他下了马,乘上龙辇,仍然以摄政王的仪仗开道,不用卤簿,向皇城南门走去。罗养性赶快命锦衣旗校从捷径赶至紫禁城,将卤簿陈设在皇极门外。一切好似顺水推舟一般,清军大举进入了北京城,那些有心反对的官吏们也只好闭嘴不言。多尔衮也在众多投机、谄媚的官员中,开始了对北京城的战后恢复,开始用手段掌控北京城。只是有时候历史的改变并不需要大动干戈,有些人活着便可以引起非常强效的蝴蝶效应。尤其是这个人是皇帝。朱由检的南逃,太子的失踪,没有人在李自成败退之后,还想着去迎接太子登基。吴三桂的投降满清也被北京城的人所知晓,满清入关朝着北京来的消息也随即传来。多尔衮进入站在北京城外到时候,这里已经变成了人迹罕至,尸体随处可见,野狗、豺狼、食肉鸟类的到处都是,一片萧索荒废景象,哪里还有半点都城的模样。京城的大门敞开着,没有兵马把守,从城门洞往里面看去,街道上也没有人。多尔衮目光看向天空,京城内不知道何处,发生了大火,浓烟滚滚,冲天而起,看这个样子火势还不小。“王爷,大量的汉人在南边出城了,要不要派兵去追击拦截?”

属下来报,京城南边有大量的城中之人逃窜。多尔衮摇头道:“不要去拦着,任由他们去吧。我们进城。”

在多尔衮的命令下,清兵并没有拦着离开京城的那些士大夫以及百姓。在聪明的人,一些时代的局限性还是有的。在这座大明王朝的首都面前,多尔衮觉得这些少数逃走的人并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接受这座城池,这座大明朝的首都。对汉人有着诸多了解的多尔衮,认为走了一些人并不重要,按照大明人的尿性,城中肯定还有大量不愿意走的人。进入城中,多尔衮便见到了大队人马过来,这些人没有带着武器,看其模样是一群士大夫。看到这群人,多尔衮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明人亦或者汉人,也不过如此。气节这个东西在大明朝的士大夫阶层来看,那只是少数人具备的。在庞大士大夫群体中,这少数人显得极为的稀少珍贵。这些大明的官吏投降了李自成后,李自成退走立即选择了投降满清。为首一人大呼道:“有失远迎,都是我等之罪过,还望大清摄政王海涵。”

多尔衮挥手道:“无妨,你是何人?”

“卑下乃是锦衣卫指挥使罗养性,特率领京城文武共计一百余人,来迎接大清摄政王。”

罗养性大声的说道,他背后的那些人也纷纷应是。这大概就是经历过李自成之后,大明朝最没有节气的一批人了。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罗养性是最早知晓多尔衮要入京城的人,权衡利弊之后,他选择了投降满清,并且还号召了一大批人一起投降,并打算在多尔衮入京的时候一起来迎接。只是他没有料到多尔衮会来的如此的快,还没来得及准备迎接,多尔衮就已经入城了。匆匆忙忙准备的罗养性总算是趁着多尔衮刚刚入城给碰上了。依旧是如同历史上那一幕,众人邀请多尔衮乘坐轿子,多尔衮以来平定贼乱,自己不是天子的理由拒绝了。于是这些官员们邀请多尔衮上龙辇,所说的话依旧是历史上一样,一样的谄媚无耻。这一幕是大明朝的耻辱,更是汉人的耻辱。是要被铭记在史书上的耻辱时刻。曾经驱逐蒙元的明太祖皇帝,如果看到这一刻那些被他庇护的汉人后代们,将鞑虏请入京城、皇城,不知道又会作何感想。历史周期就是这样一个怪圈,外族入侵一次一次的进入中原,毁灭了繁华昌盛的文明,以野蛮粗暴的统治方式,践踏着过往的文明。多尔衮乘坐着三十六人抬着非常豪华的龙辇上,一路鼓乐前导,进了承天门、午门,来到皇极门外、金水桥边,然后下辇,来到皇极殿的丹墀上,在乐声中对天行了三跪九叩头的礼,然后换乘小辇,转往武英殿。一路上,到处是烈火焚烧后的惨淡景象,但到处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也到处都有明朝官员向他行跪拜礼,口呼“万岁!”

多尔衮心中充满骄傲,也充满胜利的喜悦。多年来他的父兄就做着打败明朝的梦。他父亲努尔哈赤没有想到进入中原,只是想割据关外,不再受明朝的统治。他兄长皇太极曾梦想到进入中原,但梦想没有实现就突然死了。如今他果然进了北京,而且如此顺利,一战就击溃了李自成,人们竟然用皇帝的龙辇来迎接他,马上他就要坐到武英殿的宝座上,接见明朝的旧臣了!这一切恍然如梦一般,自从在城门口遇到那伙迎接自己的人,多尔衮就一直压住了心中的激动。他的父兄一生都没有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从此大清就成了中国一个新的朝代,而这正是他睿亲王多尔衮的赫赫功劳!看,过去明朝的文武大臣,今天都跪在他的面前,口呼“万岁”!尽管他不是皇帝,可是他是摄政王,年幼的皇帝是要他辅佐的,他是中国人敬仰的“周公”!不过他也没有忘记,他不应称“万岁”,以后要禁止。从今天起他要办的事情更多,许多困难都摆在面前。他进入武英殿以后,回头对跪在丹墀上的明朝文武百官吩咐了几句“各安职守,尽心效忠”的话后,就命大家退出。他也走到暖阁中暂时休息。这一天北京城内仍然很乱。尽管多尔衮进了北京,也有一些满洲兵将进了城,但多尔衮为着不使他们骚扰百姓,就命他们在城上安营驻扎。所以城里边许多地方还是有人借口“抓捕”留下的“余贼”,互相告评,互相抢劫。人们都在担心家人的生命财产,处处充满惊疑气氛。至于清兵进入北京,都不相信是永久占领,纷纷打听或心中自问:“胡人占领北京能够长远么?吴三桂是否暂时向胡人借兵,以后仍要退出?”

过了两天以后,北京的社会秩序就渐渐地好了。多尔衮命几十支小队人马在街上巡逻,那些自命为五城御史的官吏也出来禁止告讦和诬陷,禁止抢劫。曾经惶惶不可终日的人心开始安定下来。多尔衮到北京以后,采纳了一些汉族文臣尤其是范文程和洪承畴的建议,接连发出谕令:凡是投降的明朝官吏,一律照旧任职,立功的官升一级。这样,一些在野大臣,有的是同阁党有牵连的,有的是贪污犯罪的,有的是降过李自成、授了高官的,有的是因朝中门户之争而丢了官职的,不管什么人物,只要有人推荐,多尔衮就马上任命;有的人因为确有声望,则给予重要官职。像涿州的冯栓,因阉党的关系,废居家中,如今也做了内院大学士。满洲文臣中有不少人对此私下纷纷议论,但没有人敢对多尔衮公然说出。只是多尔衮坚持了自己的用人政策,即:经纶方始,治理需人。凡归顺官员,既经推用,不必苛求。此后官吏犯赃,审实立行处斩,鞭责似觉过宽。自后问刑,准依明律。进入北京城的多尔衮并没有就因为到了北京就心满意足,他派遣了军队追击李自成,顺便拿下了河北等地,同时又因为大量的清兵还没有入关,又只派遣了少量的军队进入河南、山东等地。在北京的迎接多尔衮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在地方上,进入京城不过几日之后,河北、山东、河南以及北直隶南部几个府,全都传来了抗清运动大肆兴起的消息。多尔衮明白,那个在江南的大明崇祯皇帝终究是起作用了,大清作为外族政权进入中原的负面作用开始显现。不过多尔衮并不担心,天下没有军队能挡得住大清的军队,李自成不行,那江南之地苟延残喘的大明更加不行,大明的精锐已经失去了,皇帝、文臣、武将们已经失去了胆气,只不过是一群苟且偷生的鼠辈,只需要大清军兵一到,投降者将会比比皆是。对于江南的大明朝廷的态度,多尔衮是非常的不屑的。这个被流寇打败的朝廷,在多尔衮看来大清能随时覆灭的。只是为了稳固已经拿下的来的地盘,多尔衮觉得暂时不要急着用兵。先将北方稳定下来,再南下征讨大明。不过在征讨大明之前,应该先将流寇李自成灭了,再兴师南下。这个时间,多尔衮预测是一年即可进入江南,打下南京,彻底终结大明朝的统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