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梦谷笔谈 > 第二十二章 成为太学生

第二十二章 成为太学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太学院那里,虽然韦泽和顾泉、陈东他们约定好了,把算术比试惨败给小道士的秘密保守住。但是,阿拉伯数字的便利性,让顾泉和陈仲夫忍不住在太学院推广起来,然后就是除法。不过马上问题就来了,唐淼那天跟顾泉他们演示计算方法和例子时,受时间所限,用的都是很简单的数字。比如除法是两位数除个位数,在急冲冲的地开展推广时新式算术计算方法时,有学生问到,三位数除两位数怎么办,就把顾泉和陈仲夫卡住了,推广停顿了下来。再三研究之下,顾泉和陈仲夫只能跟太学院的司业如实相告,希望太学能破例未经考试招入唐淼为太学生。算术在大宋并不算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司业自然不会为此破例,根本就没把顾泉和陈仲夫的请求转达给国子监祭酒鲍开先。顾泉和陈仲夫只好直接找上国子监祭酒鲍开先,仍旧被以不符合规章为由,拒之。无奈之下,顾泉和陈仲夫只能在旬假赶到工部侍郎李擢府上求见,特意交代门仆说道:“一定要说清是太学算术博士顾泉及陈仲夫求见。”

李擢在工部任职多年,知道算术在工部的重要性,有些奇怪这俩人有何急事要直接找他。细思一会后,李擢就让家仆请两位博士进大厅,让婢女准备热茶侍奉客人。大厅里,顾泉和陈仲夫跟李擢行礼自报姓名后便直接道:“侍郎大人,此番前来,在下实不相瞒,有很重要的事相告。”

李擢点了点头,“嗯”了一声,道:“两位博士请先用茶,慢说无妨。”

顾泉道:“李大人,请问您听说过《三字经》吗?”

李擢听到这话,有些奇怪了,因为顾泉俩人是打着太学算术博士之头衔来求见的,怎么说起文学了?便带着不解的表情回道:“略有所闻,《三字经》字句精妙,朗朗上口。”

顾泉道:“《三字经》作者其实还留下了些新的算术算法,比现在大宋惯用的高明许多。”

为了让李擢对唐淼更感兴趣,顾泉直接把唐淼说成是《三字经》作者,毕竟《三字经》在汴京出现一个月了,还没见有人出来说是他所作的。李擢眨了眨眼睛,因为不太明白顾泉,便说:“博士请继续说。”

顾泉便从随行的书袋中取出纸、笔,还跟李擢相求准备砚、墨,便把纸展开,指着纸上的阿拉伯数字、勾股定理、还有除法,介绍起来。一口气说完,又重复了一遍道:“真的,用上这阿拉伯数字和新算法,解题时间可以缩减为十分之一。”

李擢看着阿拉伯数字对比的汉字,笔画少了很多,还有除法这确实精妙,可以用在工料分配的计算上,勾股定理也是,可以很快很准确的算出非常大的,更不用说最常用的乘法,用上阿拉伯数字和乘法口诀,比以往的计算要快多了。便说道:“确实精妙,如此说来,这个小道士不简单啊,肯定是得到高人所传。”

,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既然你们学会了,那就赶快推广,包括工部这里,你们也要派人来教学。你们这过来应该就是想把这个新算法传给工部的匠人吧?”

顾泉这下有点尴尬,道:“确实是这样的,只是,还有事相求,实不相瞒。”

就在顾说完实不相瞒时,李擢盯着顾泉,等着他说下去。顾泉脸上红了起来:“象这个除法和那些体积计算,有些我和陈仲夫还没学全,象那除法,当时小神童用这个两位数除一位数演示的,但两位数以上除两位数以上我们就不知道怎么算了。”

李擢这下更不明白了,问道:“那既然没学全,你找来又是何事?能直接说出来吗?”

陈仲夫看着顾泉脸红起来,就知道他不好意思说出所求,便插嘴说道:“李大人,我们是希望工部能给太学建议,让太学招收唐小神童进太学。因为唐小神童没有经过太学的入学考试,司业和祭酒都不愿意破坏规章制度,破例招收,而且我俩觉得唐小神童也考不过那入学考试,因为他没上过学。”

李擢这时才明白过来,道:“没上过学?这下我不明白了,也就是他没上过学,只会算术,但是又会写《三字经》,但是却会看太学的数学题。”

,说完,还是一脸的不解。陈仲夫和顾泉有些头痛,不知道怎么解释,因为说是唐淼梦中所得,也太离奇。其实他们俩人也太信是唐淼梦中所得的,但那天在太学里又问不出个所以然。陈仲夫叹了口气说道:“其实唐淼说过,这是他梦中学来的。大人你信吗?”

从梦中学来,平时开玩笑确实会有这么说,但要别人信的时候,基本没人会信。李擢也这下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了。陈仲夫又道:“大人,我们先不管小道士怎么学来的,只要把他招来教我们就好了。”

李擢点了点头,说道:“你们是希望我们工部给太学说,我们需要招会新算法的太学生?然后让太学招那小道士在太学教你们?”

说完,李擢又摇了摇头,说道:“但那祭酒可能会说,我们工部直接招小道士就好了。”

顾泉和陈仲夫同时摇头道:“大人,其实这新算法不止在工部能用,户部也可以用的,记账、计算、分配钱银、物资都能用上啊。”

李擢点了点头道:“确实,那我明天就给太学祭酒说一下,如果祭酒坚持不破例,那只能劳烦你们再去找户部侍郎说说。”

顾泉和陈仲夫忙点头说道:“好,好,好,如果祭酒还是不肯破例,我们再去找户部侍郎大人。那我们先谢过大人了。”

李擢道:“不客气,都是为了大宋社稷,为人臣子,应该的。”

池州贾若亭带着伍前、唐淼就这么赶了好几场法事,捉了好几只妖后,总算没那么忙了。有一天,贾若亭等人刚从外面回到道观,吕道长一见就问道:“你们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今天你们一出门,官府就来人,让唐淼去一趟州衙门。”

贾若亭一听,一脸的不解,说道:“这就奇怪了,怎么就叫唐淼一个去?他一直跟着我没去哪里啊,就叫他一个吗?”

吕道长说道:“是的,就叫唐淼一个去。”

唐淼一旁听了,脸露怯意,看着贾若亭,不知道说什么好。贾若亭对唐淼说道:“别怕,你个小孩还能犯什么事?该不会那个和你打过架的米店东主的儿子出事赖上你了吧?”

唐淼说道:“我家和他们都和好了啊,他们还给我家送过几次大米呢。”

贾若亭说道:“别怕,我陪你去看看。”

贾若亭就和唐淼坐上驴车去州衙门。一进衙门,贾若亭就问衙役,知州大人找唐淼这个小孩子什么事?衙役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贾若亭只好和唐淼继续往里走,知州正在审一件案子,贾若亭和唐淼只好在大堂外找个阴凉处等着,等到大堂里的审案声音结束,俩人才转进大堂,见了知州,下跪行礼。知州一看是一大一小的道士,便问:“来者何人?”

贾若亭道:“知州大人,本道贾若亭和弟子唐淼前来”,话还没说完,知州就问道:“唐淼?就是你身边这个蒙脸的小道士?”

贾若亭道:“正是。”

知州道:“那你们起来,汴京来了封文书,邀请唐淼赴京就读太学。”

贾若亭和唐淼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面茫然看着知州。知州看着他们,猜到他们不理解刚才那句话的意思,就说道:“朝廷来了封文书,命令唐淼去汴京的太学上学。”

“上学?”

,唐淼不解。知州看着他们两个,说道:“是的,太学啊,太学生出来基本就是当官的啊。”

贾若亭和唐淼更是不一面懵逼,“当官,当什么官?”

知州皱了皱眉头,知道不容易解释清楚,便说道:“当什么官我也不知道,但是这些年,朝廷提拔的新官员,不是从进士里选,就是从太学院的学生里挑。另外,这里也写了,吃住全包,另外每个月有1350文津贴。”

贾若亭和唐淼对这1350文津贴真的不感兴趣,只是不理解为什么进了太学就能当官,因为他们的认知中,只有参加科举才有机会当官。知州看贾若亭俩人的表情也大概知道他们还是不理解,就直接说:“太学不是那么容易进的,要在州学,也就是池州的州学考试,才能进太学的,每年只有一次机会,每次才三名学生能进太学,和考省试差不多,相当于连发解试都不用考了。你们回去问问家里人,决定去不去吧。”

唐淼认识的读书人就姐夫一个,第二天上午就去了青阳县姐夫家说明一切,并把太学院的信函给姐夫看。宋朝这个朝代,做读书人当官是最受尊重的也是最有前途的,无论从军还是从商跟读书人来比,都是渣渣。姐夫刘琦看完太学院的信函,便说道:“必然是去太学院了,当个道士有什么出息,整天装神弄鬼的。我们吃过午饭就一起回阳谷镇,跟岳父岳母说说。”

当天下午,刘琦就带着妻儿和唐淼一起赶往阳谷镇。一路上,刘琦和唐婉一直在问唐淼这次去汴京的过程和汴京的情况。毕竟,在大宋大部分百姓的生命中,汴京只是一个神往的地名,一生都没机会去一次的。在阳谷镇岳父家,刘琦开门见山地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内弟在太学认真学习,以内弟这么聪明的头脑,以后肯定能出人头地,当个大官。你们看看,这上面写了,对于内弟的算术算法,非常欣赏,朝廷工部希望他能在太学学好语文基础,他日为朝廷效力。”

其实,唐丰和唐淼妈都没上过学认识不了几个字,看着刘琦指着那信函在口沫横飞,唯一能听懂的就是,唐淼进了太学以后就能当官了。唐淼妈还有些疑惑,看着刘琦问道:“那是不是?以后念完太学就能当官了?”

刘琦非常笃定的说道:“这是当然,你看,这上面是朝廷工部要内弟去太学学习的吗?以后内弟念完太学,就去工部当官,这比当什么道士好多了。太学院可是出了不少朝廷的一品大员,甚至是宰相。”

唐婉一听到能成为宰相,整个人惊呆了,眨巴眨巴着眼睛一脸的不可置信。因为平常和夫君闲聊时,知道宰相的职位,仅次于皇上。而唐丰和唐淼妈其实根本不知道一品大员和宰相是什么级别的官,他们只知道当上朝廷的官,就有皇粮吃了,也就是他们也不用日晒雨淋的下地干活。唐淼妈问道:“那淼儿以后当了官,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跟着淼去京城住了?”

唐丰一脸不屑,呛唐淼妈道:“你真是什么都不懂啊,我们大宋讲的是孝道,儿子有出息了,自然要让父母一起享福。”

,转过头跟唐淼问道:“京城是不是很大很好看?很多玩的?听说还有勾栏表演,只有京城才能看到。”

唐淼回答道:“京城确实很大,城门和城墙都老高老高的,勾栏表演挺好看的,好吃好玩的都很多,但要花好多钱。”

唐婉说道:“那得等淼儿当官以后,娘和爹才能去了。”

唐丰说道:“真是祖上有灵,这一代人终于出了个当官的了。”

唐淼妈说道:“这么喜庆的事,刘琦你们今天别回青阳了,我现在就去杀只鸡晚饭吃。明天一早还要去那棵神树上香还神。”

,说完,就急急的出了前厅,往后院走去。前厅里,唐丰也饶有兴趣地问着唐淼去汴京的事,毕竟在大宋大部分百姓的眼中,汴京是那么一个神圣的地方。回到阳谷镇的第二天早上,唐淼在床上睡着懒觉,毕竟平时一大早就会被伍前催着起床念道经,这次回家难得能睡个懒觉,自然不会早起。迷糊间,唐淼仿佛听到嘈杂的人声,但他并没为意,继续睡去。五月的阳光,已经不像春日的阳光那么柔和,穿过窗户照射到床上,唐淼感觉有些燥热,努力睁开的眼睛。好久没有这样好好睡个饱觉了,唐淼起床洗漱一番后,来到前厅,才发现坐了好几个镇上的人,和唐丰、唐淼妈在聊天。这几个人来一见唐淼走到前厅,就纷纷说道:“恭喜唐少爷,真是年少有为啊,能进太学院。”

唐淼一听就明白这些人的来意,忙拱手作礼,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赞唐淼,让唐淼听得耳根发热。就这么寒碜了好一会,终于放过唐淼,又和唐淼妈搭上话。唐淼趁机逃回了房间。原来,唐淼妈说是一大早去神树那上香还神,其实是拿着香和贡品在镇上转了一圈去小山坡的,几乎逢人就说她儿子唐淼要去汴京的太学院,以后要在朝廷当官了。就这么一个白天,镇上前来唐家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唐淼妈到处跟人说她儿子要去太学院、以后要在朝廷当官,镇上的人认识和不认识唐家的人都来唐家相贺,送上薄礼,拉好关系。其实绝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太学院是什么,但他们知道朝廷是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