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秉烛语丝 > 十九、万峰林与徐霞客

十九、万峰林与徐霞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万峰林与桂林山水都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景观自然也有相似之处,石林、溶洞、钟乳石和“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景色。

游桂林山水是人入其境的画中游。沿着漓江穿行于山峦叠翠之间,时而仰视山峦,时而巡视田园,景色几乎触手可及,有一种人在画儿中的感觉,这是桂林山水的经典所在,而文静、秀美、含蓄、经典则是它的特色之处。

万峰林的独特之处,是能站在群山峻岭之巅鸟瞰风景,有一种欣赏巨幅山水画的感觉,填补了画中游“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缺憾。万峰林的特色是淳朴、奇美、壮丽和豪气。

鸟瞰万峰林的风景要经过数个观景台,尤如欣赏一部多幕剧。旅游车拉着你从众星捧月、锦绣田园、八卦田、六六大顺……”一幕、一幕”地向剧情纵深跃进,直至进入剧情的高潮—山顶平台。此刻,万峰林全景给你的视觉冲击感,会让你失声赞叹或嗔目结舌。

面对此情此景,语言、词汇有点苍白无力,堆砌多少词汇描绘此景,也显得牵强附会。大概画家此时能一显身手,但“写生”“写真”能比真情实景更胜一筹吗?

但三百多年前的徐霞客老先生,留给万峰林的笔墨却“唯妙唯俏”,“天下奇𡶶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有着“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闻”资历的旅游圣人在此留言,谁再赘言就很没面子了。好在风景迷人,面对万峰林,琢磨老人家的“唯有此处峰成林”,也有一番滋味。

由笔墨想到人。徐老人家自喻,“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闻”的资历究竟有多深厚呢?翻翻资料,老人家足迹遍及华东、华北、东南沿海和云贵高原等十六个省,如此阅历留下的“唯有”就弥足珍贵了!

由人想到景。三百八十五(一六三八年)年前八月的某一天,徐霞客老人家曾站在我们观景的地方,发出了弥足珍贵的“唯有此处峰成林”的赞叹。走在观景路上,一不留神就与老先生的足迹重合;抬眼望景,不知哪束目光与老人家的目光交汇,让人激动与感慨交集。老人家还是我国详细记录岩溶(喀斯特)地貌的第一人,比欧洲早了几百年。

岩融(喀斯特)地貌,已成为当今火紅的旅遊打卡地。地貌或说“此景只应天上有”的景观,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結果,“滴水石穿”不可小觑呀!侵蚀、沉积、岩溶、沉淀,塌陷、堆积;几千万年的演进史(过程)才有了今天的奇观,不禁让人也感慨万千!

人类的文明史只有几千年,只是几千万年的万分之一。地球有几十亿年,只是太阳系、银河系的几分之几呢?由此想到人生的短暂。

徐霞客老先生在五十六年短暂的生涯中游历十六个省;写下了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考证了长江的正源,成为详细记录熔岩(喀斯喀)地貌的第一人,可谓人生无悔。由此悟道:旅游和“游记”只是一字之差,竟是天壤之别!

从徐霞客到万峰林的时间推算,他当时的心境应该是低落甚至沮丧的。路遇劫道,痛失挚友静闻和尚,腿疾加重,这些,一定让风烛残年的老先生痛苦不已。其中一段时间,他是背着挚友的遗骨在艰难跋涉。重情重义的老先生为完成挚友的宏愿不辞辛苦、一诺千金的精神,也感人至深!

江阴迎福寺的静闻和尚,用指尖血,耗时二十年抄录完《法华经》。他的宏愿就是把经书进贡给几千里之外的鸡足山迦叶菩萨道场。他与最后一次出游的徐霞客結伴同行,并结为挚友。徐霞客老人家是在完成静闻和尚宏愿之前或是之后来到万峰林的?无从考证,但俩人的情谊犹如《高山流水》中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情”而千古流芳。老人家完成静闻和尚的宏愿后不久,就被抬回故乡并与次年病故。这一情节,可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相提并论。

徐霞客留给万峰林的笔墨不多,但是浓彩的一笔“仅有”的弥足珍贵。

今年五月十九日是《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结篇四百一十周年,也是我国第二十二个旅遊日。借万峰林的风景,抒发一番情感,以此表达对徐霞客老人家的纪念和迎接第二十二个旅游日。

二0二三年五月七日夜于罗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