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文明模拟:我们的历史 > 第十八章 收获

第十八章 收获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勃艮第,田里的作物已经成熟。这个游戏将植物的生长周期缩的非常离谱,现实中再快也得几个月才能一熟作物,游戏中只需要十几二十天,周期比对半砍过还要短。农业的诞生,也几乎标志着剩余产品的出现,代表着除了平常的口粮以外,人类有了剩下来的东西。这剩下来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私有财产,有了私有财产也就会渐渐地出现贫富分化,不久,也就是阶级该出现的时候了。放在原始社会,这是一个大跨步的进步,但站在如今的角度从宏观来看,正是这时诞生的私有制奠定了后来剥削阶级的出现,所以这也未必算得上百分百的好事。如果不是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的社会一定是美好的。在这个游戏中生产力被提高了很多倍,再加上有作为现代人的玩家进行干预,做到让人人都富足,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应该不是问题。这样的乌托邦是索莱尔一直所探求的,在现实中没有机会,而游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实验场所。并不是仅他一人这么尝试过,早在DDR,他就见识过玩家创造出的类似的社会形态。只不过那时,大概是受德法战争的影响,DDR满目疮痍,那样的乌托邦,充其量也只是大伙一起啃糠咽菜的乌托邦。索莱尔肯定不可能接受仅仅如此,他心中的乌托邦应该是所有人嗯造红烧排骨的。“进展不错嘛...”索莱尔望着地里小麦随风摇荡的麦穗嘀咕道。田边早已围满了人,包括那些没有种地的居民,似是在准备观望接下来的下一步。虽然这些田地总共也没有几亩,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成熟的景象是远不够看的,但是要想到勃艮第的这些居民可从未种过地,印象中小麦和亚麻什么的也都是零零散散、一小撮一小撮的长在野外的,如今这些整整齐齐长在一起的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更何况,野生的原始小麦也和游戏里种子种出来的现代小麦也有着很大的差别,由青转黄的那一刻简直如同魔法一样,别提能有多壮观了。人群始终围在田边,似是在等待他作出反应。他见此拿出长柄镰刀示范起了如何收割小麦。对于东亚人来说,最熟悉的应该还是短柄镰刀,用起来肯定也会更加顺手。游戏在农具的制作上特意区分了长柄与短柄,它们二者主材料的耗材相同,不同的是长柄镰刀会多消耗一些木材,这点很好理解。而索莱尔之所以选择长柄,并不是因为这是西方文明的主流,而是长柄镰刀除了农具外还可以兼顾武器的作用。有人曾分析过,维京人之所以大规模的应用短柄斧作为武器,就是因为生产力落后,因此格外的青睐这种既是生产工具又可以作为武器的东西。眼下勃艮第一穷二白,自然是一切奉行性价比为先。他动员了勃艮第的所有居民参与收获,无论有没有耕种。分好了从收割、运送,再到还未成型的庄园内的磨坊里的工作,当然,磨坊里的工作肯定还是由他打样。他计算过这些作物收获的大概时间,提前规划着建好了磨坊和纺织间。到这里勃艮第基本的衣食住就已经解决了,可以考虑去发展些别的什么。一个不错的起步。这是索莱尔对勃艮第现状的评价。当然,这也仅仅只是起步,充其量也就是解决了基本需求的程度,依旧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不然也不会出现他满头大汗推着磨的情况,畜力或者水力的磨床应该被提上日程。磨坊里始终忙活着,索莱尔越发觉得自己若是放在古代的普通人家一定会是个干不动活的废人。任何古代国家,平民家庭的新生儿都被寄予了作为劳动力的期望,抚养孩子是为了以后带来的收益,因此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一直是“子女生来就对父母有亏欠”,而不是“子女非自愿的来到这个不美好世界受苦”,并且父母的错误也是正确的,很多时候子女都被认为是父母的附属品,甚至哪怕是现代都有很多父母潜意识中不认为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我的孩子我想怎么管就怎么管”、“我的孩子,我怎么打管你什么事”、“我生的你,你这条命都是我给的,你凭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就像是工具一样,主人享有一切支配权。这样的言语想必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而在封建社会普遍认为女性新生儿能带来的收益远低于男性,所以就有了重男轻女的思想。若不是这一系列的思想,定催生不出鲁迅先生那句:“旧社会抚养孩子就像是放债”,只要孩子非自愿的一出生,父母就成了债主,甚至现在父母的有为了给这名为“债”的回报加码的刻意吃苦。哪怕生产力发达了,父母自愿的生养孩子,却还是能从中窥见攫取利益的行为。索莱尔只是做了个示范就被推到一边,勃艮第的这些居民,只要是成年男性,哪怕身形上无法提现,也都无一例外比他要壮硕。毕竟身体素质并不一定在块头上体现。干起这种体力活,他们自然比索莱尔要麻利。他也就只能退到一边装着面粉,而这原本是分给女性的工作。因此他不由得感觉有些挫败。不过即便如此,在游戏中的勃艮第,哪怕他不是具有特殊身份的玩家,他大概也不会因为干不来体力活而被嫌弃。这应该是由于剩余产品富足,且尚未诞生出私有制度,不至于出现类似相对过剩的情况,因此没有生存的压力,不需要要求每个人都能提供相当的劳力。在这时,一个小孩子的身影从门外一路跌跌撞撞的小跑到索莱尔身边,索莱尔扭过头,沾满面粉像是日本鬼面的样子把来人吓得一屁股摔坐在地上,呆愣愣的像是忘了要干什么。“去去去,这里人多手杂,你还没人家腿高,别人一个不留意把你踢到怎么办?。”

来的正是皮埃尔的女儿,貌似是叫露西。索莱尔不像生产力不发达时候的古人,他并不认为小孩子应该参与劳动,更何况这种不到十岁的,因此也就没有给她安排什么,留她一人在这附近的区域撒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